太阳集团1088vip成立于2001年4月,由數學系、電子工程系、計算機科學系和計算中心組成。為充分發揮多學科優勢,2021年3月,學院新成立“微電子學院”、“密碼學院”。



       學院現有教職工255人,其中正高59名,副高99名,180人具有博士學位。其中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俄羅斯兩院院士1人,國家傑青獲得者2人,海外領軍人才1人、國家優青3人、教育部“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才入選者1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1人,廣東省領軍人才3人、“廣東特支計劃” 1人、廣東省傑青獲得者2人、廣東省珠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廣東省珠江學者講座教授1人,廣東省青年珠江學者2人,廣州市領軍人才1人,海外高層次人才計劃青年專家1人,南粵優秀教師3人。

       目前,學院在讀全日制本科生2282人,其中内招生1582人,外招生700人。在讀碩士研究生996人,其中科學學位研究生430人,專業學位研究生566人。

       學院現擁有網絡空間安全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空間安全、數學),廣東省第九批優勢重點學科2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空間安全),擁有5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數學、電子科學與技術、網絡空間安全),2個專業學位點(電子信息、應用統計),與管理學院共建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和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與經濟學院共建概率與數理統計碩士點。有13個科學學位碩士專業,4個專業學位招生專業與領域。有13個本科專業,其中包含4個國家級“雙萬”計劃重點建設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空間安全、數學與應用數學、電子信息工程)、1個教育部高等學校特色專業(電子信息工程)、2個廣東省名牌專業(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7個廣東省一流本科專業(網絡空間安全、數學與應用數學、電子信息工程、信息與計算科學、軟件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2022年學院新增設“密碼科學與技術”專業。

       為建設有特色的一流學科,學院将加強與各專業的協同融合,發揮學院現有的專業特長,與國内外同行進行學科建設的探索與嘗試。

       學院現擁有1個國家級工程中心(網絡安全檢測與防護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工程中心(可信人工智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1個省級工程中心(廣東省高校衛星導航芯片及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高校網絡安全檢測與防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網絡安全檢測和防護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廣東省工業機器人智能控制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廣東省無線應急通信網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智能終端處理器SoC芯片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數據安全與隐私保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薄膜光伏關鍵工藝與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大數據協同育人與應用創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基因大數據處理與分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數量金融大數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廣東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電子科學與技術虛拟仿真實驗教學中心、計算機科學技術實驗中心、電子信息技術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網絡空間安全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以及2個廣東省重點實驗室(數據安全與隐私保護廣東省重點實驗室、新型半導體材料與器材廣東省重點實驗室)和個1個廣州市重點實驗室(數據安全與隐私保護廣州市重點實驗室)。

       學院将逐步完善科研平台體系建設,加強協同創新,整合優勢研究方向,設立若幹個院級研究所,給予研究所更多靈活機制;以高水平大學建設為契機,組織學院團隊參與大項目的競争和申報;開展對外科技合作與交流。   

       同時學院積極組織引導各類科研項目申報,加強科技交流,充分發揮數學、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技術、網絡空間安全等學科的專業與科研優勢,着力打造有國際影響力的科研方向和科研團隊。2022年學院獲批各類科研項目100項,合同經費将近5500萬元。其中,22項依托單位國家基金項目(創曆史新高),批準經費1428萬元;2項參與單位國家基金聯合基金重點支持項目,分配經費140萬元;2項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批準經費1250萬元;1項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分配經費422萬元;1項廣東省委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省部級先進技術專用項目,合同經費530萬元;16項2022年省基金面上項目,合同經費160萬元;17項2023年省基金項目,批準經費500萬元;18項2022年市基礎研究計劃項目,合同經費105萬元。

       最近的統計年度(2021年)SCIE等檢索系統收錄學院科研人員發表的論文839次,其中:SCIE是283次,EI是301次,CPCI-S是31次,SSCI是7次,論文絕對數是364篇。2022年,獲批專利授權110項。

       2021年作為牽頭單位獲批廣東省自然科學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作為參與單位獲批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近年來,學院不斷加強人才隊伍建設,2021年學院夏志華教授獲得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資助,這是我院獲批的第3個國家優青項目;龍錦益教授當選中國計算機學會青年計算機科技論壇廣州2021-2022屆候任學術界AC委員、候任副主席。官全龍教授項目“大數據場景下的安全防護與智能分析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獲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20年學院宋淩教授獲批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中國密碼學會青年人才托舉工程;溫金明教授獲批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青年專家;龍錦益教授獲批廣東省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項目;王曉明、翁健、鄧玉輝、鄒先霞、餘芳、張震、孫玉霞、魏林峰、周德華獲得2019年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吳小天、梁倬骞參與申報的成果獲得二等獎。2019年賴俊祚研究員獲國家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易清明教授獲批廣州市創新領軍人才;唐群委、李聞哲2位老師獲“廣東省”資助;吳永東教授通過“廣東省珠江學者”答辯,溫金明、魏凱敏2位老師通過“廣東省青年珠江學者”答辯;2018年翁健教授獲得國家資助,并入選全國大學計算機專業人才100人;麥耀華教授在中國僑聯“第七屆新僑創新創業成果交流大會”上,榮獲“中國僑屆貢獻獎”二等獎;張傳林教授獲評2018年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翁健教授入選2017年“珠江學者”特聘教授、同時榮獲“2017年全國大學生信息安全優秀指導教師”、“2017年國家網絡安全優秀教師獎”榮譽稱号;王曉明教授入選2017年“廣東特支計劃”教學名師;徐毅老師入選“廣東省青年特支計劃”;劉雙乾教授入選“廣東省培養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中的“百千萬工程青年拔尖人才”項目。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是高校學科建設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的基礎,我院将堅決貫徹“吸引高層次人才、挖掘現有人才、培養關鍵人才、儲備未來人才”的思路,以政策創新、主動出擊、以情引才為策略,打造人才工程新優勢,構建創新人才新平台。借助廣東省建設高水平大學的契機,通過加大對師資隊伍建設的投入力度,加強學術科研創新團隊建設、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領軍人才的培養,向“高水平、高層次”師資隊伍建設目标邁進。

      學院重視就業工作,把畢業生就業率、就業指導服務、大學生實習基地、職業生涯規劃等工作作為重點來抓。一是開設《職業生涯規劃》、《創新與創意》等課程以及多場職業規劃講座,加強學生和專業粘合度;二是篩選優秀企事業單位、舉辦招聘會、與學生深入對話促其正确尋崗;三是努力和企業協商共建平台以開拓就業市場,如成立太阳集团app首页廣東浪潮大數據研究院、東軟睿道研究基地、太阳集团app首页—H3C網絡技術實踐教學基地、太阳集团app首页—浪潮集團信息科學技術類實踐教 學基地,承辦用人單位開放日活動等。近年來,我院畢業生平均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獲學校“就業工作先進單位”、“結業工作單項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