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電子學院麥耀華教授和郭飛研究員團隊通過調控FAPbI3鈣钛礦結晶過程,利用刮塗方法制備得到高效穩定的α-FAPbI3太陽電池,在小面積器件上取得了21.35%的光電轉換效率,同時制備得到效率為17%的大面積組件(12.32 cm2)。相關成果以“Reducing Energy Barrier of -to-α Phase Transition for Printed Formamidinium Lead Iodide Photovoltaic Devices”為題發表在能源材料權威雜志《Nano Energy》上,太阳集团app首页許振華博士後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郭飛研究員和麥耀華教授為文章的共同通訊作者。
帶隙較窄的Alpha相FAPbI3鈣钛礦因其熱穩定性和效率方面的優勢,受到了國内外研究者們的廣泛關注。然而,α-FAPbI3的結晶溫度較高并且在室溫下容易自發轉變為delta相從而失去光伏特性。
在該工作中,團隊通過引入質子化氮甲基吡咯烷酮(NMPH+)來調節鈣钛礦活性層薄膜的結晶過程(圖1)。作者首先利用XRD揭示了FAPbI3鈣钛礦結晶過程中NMPH+的調節作用,發現FAPbI3相變溫度由87 ℃降至70 ℃;同時相變能量勢壘由59.63 kJ/mol降至43.59 kJ/mol。這些研究結果表明,NMPH+對結晶過程有顯著調節作用,大幅降低了FAPbI3的相變能量勢壘,促進了高質量的鈣钛礦活性層的結晶。
圖1 alpha-FAPbI3結晶過程示意圖:(a), (b), (c), 和(d) 不同添加劑對應的鈣钛礦單晶圖。(e) 鈣钛礦結晶過程中的相變:面面相連的delta相-點點相連的delta相-陽離子缺位alpha相-純alpha相
作者進一步通過培養鈣钛礦單晶,揭示鈣钛礦結晶過程中的精細相變過程。結果表明,在FAPbI3的相變過程中,由于甲脒陽離子尺寸FA大于甲胺陽離子MA,在FAPbI3相變中會自發排出部分FA,形成陽離子空位。經過進一步退火,FA陽離子重新填滿空位,最終形成純alpha-FAPbI3鈣钛礦活性層。利用FAPbI3鈣钛礦這一特性,團隊通過引入微量大陽離子NMPH+來調控結晶過程,最終刮塗制備得到了高質量鈣钛礦薄膜,并進行了小面積器件和大面積組件制備(圖2)。
圖2 (a)大面積模組器件示意圖和(b)相應的刻蝕圖案;(c)12.32 cm2的的器件性能;(d)55.44 cm2的的器件性能
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以及中央高校基本科研專項資金項目的支持。
原文鍊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21128552100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