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1.1 學校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依法治教、依法辦學、依法治校,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培養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情況 |
1.1.2 學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根本标準情況 |
| 1.2.1 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建設和“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建立情況 |
1.2.2 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和思政課程建設情況,按要求開設“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研究”課程情況【必選】思政課專任教師與折合在校生比例≥1:350【必選】專職黨務工作人員和思想政治工作人員總數與全校師生人數比例≥1:100【必選】生均思政工作和黨務工作隊伍建設專項經費≥20元 |
1.2.3 “課程思政”建設與成效,課程思政示範課程、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範中心以及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和團隊的建設及選樹情況 |
1.2.4 學校對教師、學生出現思想政治、道德品質等負面問題能否及時發現和妥當處置情況 |
| 1.3.1 “以本為本”落實情況,黨委重視、校長主抓、院長落實的本科教育良好氛圍形成情況 |
1.3.2 “四個回歸”的實現情況,推進學生刻苦讀書學習、教師潛心教書育人、學校傾心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等方面的舉措與成效 |
1.3.3 教學經費、教學資源條件、教師精力投入等優先保障本科教學的機制建設情況【必選】生均年教學日常運行支出≥1200元(備注5)【必選】教學日常運行支出占經常性預算内教育事業費撥款(205類教育撥款扣除專項撥款)與學費收入之和的比例≥13%(教學日常運行支出統計要求見備注5)【必選】年新增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所占比例(要求見備注6) |
1.3.4 學校各職能部門服務本科教育教學工作情況,本科教育教學工作在學校年度考核中的比重情況 |
| | 2.1.1 培養目标符合學校定位、适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體現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情況 |
2.1.2 培養方案符合國家專業類标準、體現産出導向理念情況【必選】學生畢業必須修滿的公共藝術課程學分數≥2學分【必選】勞動教育必修課或必修課程中勞動教育模塊學時總數≥32學時 |
| B1 培養方案強化理論基礎、突出科教融合、注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情況 |
B2 培養方案強化實踐教學、突出實驗實訓内容的基礎性和應用性、注重培養學生應用能力情況 |
| | B1 專業設置、專業建設與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及社會對創新型人才需求的契合情況 |
B2 專業設置、專業建設與國家需要、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及産業發展對應用型人才需求的契合情況 |
| B1 圍繞國家和區域經濟發展需求,建立自主性、靈活性與規範性、穩定性相統一的專業設置管理體系情況 |
B2 圍繞産業鍊、創新鍊建立自主性、靈活性與規範性、穩定性相統一的專業設置管理體系情況 |
2.2.3 學校通過主輔修、微專業和雙學士學位培養等舉措促進複合型人才培養情況 |
| 2.3.1 強化實踐育人、構建實踐教學體系、推動實踐教學改革情況【必選】實踐教學學分占總學分(學時)比例(人文社科類專業≥15%,理工農醫類專業≥25%)【必選】國家級、省級實踐教學基地(包括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虛拟仿真實驗中心、臨床教學培訓示範中心、工程實踐基地、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等)數 |
| B1 學校與科研院所、企業共建科研實踐、實習實訓基地情況 |
|
| B1 畢業論文(設計)選題來自教師專業實踐、科研課題情況及完成質量【必選】以實驗、實習、工程實踐和社會調查等實踐性工作為基礎的畢業論文(設計)比例≥50% |
B2 畢業論文(設計)選題來自行業企業一線需要、實行校企“雙導師”制情況及完成質量【必選】以實驗、實習、工程實踐和社會調查等實踐性工作為基礎的畢業論文(設計)比例≥50% |
| 2.4.1 實施“以學為中心、以教為主導”的課堂教學,開展以學生學習成果為導向的教學評價情況 |
2.4.2 推進信息技術與教學過程融合、加強信息化教學環境與資源建設情況 |
2.4.3 建立健全教材管理機構和工作制度情況,依照教材審核選用标準和程序選用教材情況;推進馬工程重點教材統一使用情況;對教材選用工作出現負面問題的處理情況【必選】使用馬工程重點教材課程數量與學校應使用馬工程重點教材課程數量的比例 |
| | |
|
K 2.5.2 加強課程體系整體設計,優化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比例結構,提高課程建設規劃性、系統性情況 |
K 2.5.3 新工科、新農科、新醫科、新文科建設以及圍繞“培育高水平教學成果”開展教研教改項目建設的舉措及實施成效 |
K 2.5.4 一流專業“雙萬計劃”建設舉措及成效 |
K 2.5.5 一流課程“雙萬計劃”建設舉措及成效 |
|
| 2.6.1 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體系與創新創業教育平台建設情況 |
2.6.2 将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融入專業教育的舉措與成效 |
2.6.3 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教育積極性及創新創業教育成果【必選】本科生參加各級各類創新創業實踐活動人數及比例【可選】省級以上學科競賽獲獎學生人次數占學生總數的比例 |
| | X3.1.1 教學經費、圖書資料、校園網等滿足教學要求情況 |
X3.1.2 校舍、運動場所、體育設施、藝術場館、實驗室、實習基地及其設施條件滿足教學要求情況及利用率 |
| | |
B2 行業企業課程資源庫、真實項目案例庫建設及共享情況 |
| B1 面向國家、行業領域需求的高水平教材建設舉措與成效 |
B2 面向行業企業實際、産業發展需要的應用型教材建設情況 |
| 适應“互聯網+”課程教學需要的智慧教室、智能實驗室等教學設施和條件建設及使用效果 |
| |
K2 産業技術發展成果、産學研合作項目轉化為教學資源情況 |
| | 4.1.1 保障把教師思想政治建設放在首位、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的第一标準,強化師德教育、加強師德宣傳、嚴格考核管理、加強制度建設,落實師德考核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等方面的情況 |
4.1.2 教師在争做“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自覺遵守《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等方面的情況 |
| | B1 專任教師的專業水平、教學能力、科研水平和能力 |
|
|
| 4.3.1 教師投入教學、教授全員為本科生授課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建立情況及實施效果 |
4.3.2 教師特别是教授和副教授開展教學研究、參與教學改革與建設情況及成效【必選】教授、副教授擔任專業負責人的專業占專業總數的比例 |
| 4.4.1 重視教師培訓與職業發展,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作為核心培訓課程,把《習近平總書記教育重要論述講義》作為核心培訓教材,加強思政與黨務工作隊伍建設的舉措與成效 |
4.4.2 加強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基層教學組織和青年教師隊伍建設舉措與成效 |
| B1 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實踐能力、科研能力、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政策措施 |
B2 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産學研用能力、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鼓勵教師到業界實踐、挂職和承擔橫向課題的政策措施 |
| |
B2 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和實踐教學教師隊伍管理與建設情況 |
K 4.4.5 教師赴國(境)外交流、訪學、參加國際會議、合作研究等情況 |
| | |
5.1.2 加強學風建設,教育引導學生愛國、勵志、求真、力行情況 |
| | 【可選】本科生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在公開發行期刊發表的論文數和本科生獲批國家發明專利數 |
B2 學生綜合應用知識能力和獨立解決生産、管理和服務中實際問題能力【可選】在學期間獲得國家認可的職業資格證書學生數占在校生數的比例【可選】本科生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在公開發行期刊發表的論文數和本科生獲批國家發明專利數 |
5.2.2 開展通識教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的措施與成效 |
5.2.3 社團活動、校園文化、社會實踐、志願服務等活動開展情況及育人效果【可選】省級以上藝術展演、體育競賽參賽獲獎學生人次數占學生總數的比例 |
| K 5.3.1 與國(境)外大學合作辦學、合作育人以及與本科教育相關的國際交流活動和來華留學生教育開展情況 |
K 5.3.2 國際先進教育理念、優質教育資源的吸收内化、培育和輸出共享情況 |
K 5.3.3 學生赴國(境)外交流、訪學、實習、競賽、參加國際會議、合作研究等情況【可選】在學期間赴國(境)外交流、訪學、實習的學生數占在校生數的比例 |
| |
5.4.2 學校開展學生指導服務工作(學業、職業生涯規劃、就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心理健康咨詢等)情況,學業導師、心理輔導教師、校醫等配備及師生交流活動專門場所建設情況【必選】專職從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與在校生比例≥1:4000且至少2名【必選】專職就業指導教師和專職就業工作人員與應屆畢業生比例≥1:500 |
5.4.3 與學分制改革和彈性學習相适應的管理制度、輔修專業制度、雙學士學位制度建設情況 |
K 5.4.4 探索學生成長增值評價,重視學生學習體驗、自我發展能力和職業發展能力的具體措施及實施成效 |
| | 6.1.1 學校質量标準、質量管理制度、質量保障機構及隊伍建設情況 |
6.1.2 加強考試管理、嚴肅考試紀律、完善過程性考核與結果性考核有機結合的學業考評制度、嚴把考試和畢業出口關的情況 |
| 6.2.1 學校内部質量評估制度的建立及接受外部評估(含院校評估、專業認證等)情況 |
|
| 6.3.1 自覺、自省、自律、自查、自糾的質量文化建設情況 |
|
| | |
7.1.2 畢業生質量持續跟蹤評價機制建立情況及跟蹤評價結果 |
| |
| B1 畢業生面向國家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就業情況、就業質量和職業發展情況 |
B2 畢業生面向學校所服務的區域和行業企業就業情況、就業質量及職業發展情況 |
| 7.3.1 教學經費以及教室、實驗室、圖書館、體育場館、藝術場館等資源條件滿足教學需要情況 |
7.3.2 教師的數量、結構、教學水平、産學研用能力、國際視野、教學投入等滿足人才培養需要情況【必選】具有碩士學位、博士學位教師占專任教師比例≥50% |
| |
7.4.2 學校人才培養工作持續改進、持續提升情況 |
7.4.3 近五年專業領域的優秀畢業生十個典型案例及培養經驗 |
| 7.5.1 學生(畢業生與在校生)對學習與成長的滿意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