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年華·信院廿載院慶】 走近信息人——榜樣力量·許葵

發布時間: 2021-10-20 來源: 太阳集团1088vip


回首異鄉事,滿是故鄉情


拿到許葵先生的資料,滿是欽佩,卓越的成績和已過古稀的年齡讓人不自覺地代入了距離感。帶着壓力和許葵先生約好了采訪時間,這位老人思慮周全,考慮時差和談話效果等因素,最終選擇在網絡上完成采訪。

下午四時,許葵先生準時現身,親切的話語和溫和的語氣瞬間緩解了緊張了氛圍,采訪前的擔憂一掃而光,我們的談話就此展開暨南信息人許葵先生的生命曆程也在一點點展現。


學在中國,業在法國

許葵,原籍廣東普甯人,1945年出生,1965年考入太阳集团app首页數學系。20歲的許葵先生志向笃定,“數學是建立在一定公理體系上的邏輯推算,是其他科學理論的基礎。”在暨南園數學系求學的五年,讓許葵先生印象深刻的是當年數學系系主任盧文教授的一句話,“想學好數學最好剃光頭,這樣就會躲在教室或者宿舍,專注讀書才學有所成。”這也成為許葵先生日後的工作原則和指引。

畢業後的許葵先生并沒有按部就班地走尋常路,而是在香港拜師學藝學做廣式點心與燒烤,準備移民,許葵先生的選擇并不是盲目的,食物是人類生存必需的要素,在異國提供亞洲食物,既能給異鄉的人以慰藉,也能讓别國的人領略不一樣的美食魅力。經過一段時間刻苦地學習,又恰逢親人在巴黎做餐館生意,許葵先生順理成章地去到法國開始自己的拼搏之路。

拼”字為,“誠”字為本

來到法國的許葵先生陸續在工廠和餐館做了四年的工,不僅廚房功夫與日俱增,在做生意和員工管理上面也漸漸摸索出了經驗,這為他日後從事食品工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79年,許葵先生和太太在巴黎開了一間豪都餐館,但這隻是一個開始,胸懷大志的許葵先生不滿足與業務停留在做飯售賣,被動等待客人上門的模式。19382年,他毅然決然地舍棄自己的餐館,開創“豪記食品工業公司”。許葵先生認為是數學給了他靈感,“就像數學中的由點到線、再由線到面,把市場擴大。”

匠心獨具的陽光順應了當時的時代潮流,随着越來越多的歐洲人了解亞洲文化,許葵先生的生意做得越來越好。

但商海浮沉本就是家常便飯,面對生意的起起伏伏,許葵一直都是用平常心對待,在危難時刻也從未忘記誠信二字。從業半生,許葵先生從未拖欠過工人的工資,“公司是一條船,老闆和工人都在這條船上,無論是哪個階層什麼身份都要一視同仁,同舟共濟,合則兩利,鬥則兩敗。”許葵先生緩緩說道。

正是憑借這樣的為人,工人們工作賣力,很多員工已經跟随豪記快30年了,從青年做到老年,已經把公司當成自己的家了。

經過近30年的發展,豪記食品工業公司不但建了4000多平方米的廠房,批發生意額與日俱增外,還在巴黎第10區、第13區、第18區和大巴黎的77省龍城市這些華人聚居的地區,開了四間快餐聯店。

修齊平治,儒者仁心

許葵先生的講述平穩激昂,中國的仁義禮智信和法國的紳士之風都在先生身上有很好地體現。他說道,在法國最讓他引以為傲的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不僅在華人圈裡、在法國社會都在廣泛傳播。因為中華智慧是最優秀的精品、絕品,我們所有碰到的問題孔子都說到了,老祖宗傳下來的寶貝非常管用,具有不可估量的優勢。

許葵先生還講了一件趣事:有位法國人為了能找到一家著名超市當負責人,決定與不願搬家的妻子離婚。他與許先生在洽談生意前的寒暄見面禮時聊起此事。許葵聽到後,先不談推銷食品的事,而是先與他拉家常,說明他為了升職而抛棄妻子的做法,是不符合中國禮教。許先生用聖人經傳,孔孟之道來論述“修齊平治”之關系,家庭應比事業優先。經許先生一說,這位法國仁兄頓時開竅,大有“聆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之感。基于對中國文化的仰慕,此仁兄大筆一揮,同意豪記食品上架。這是許先生将“儒”與“商”結合,學以緻用的升華。所以他說:“中國食品推銷員所做的,其實就是文化大使的工作!”

許葵先生通過中國美食,傳播飲食文化,他所在的潮州會館也始終緻力于弘揚中華文化,促進中法友好,對于中國的儒家文化,先生在身體力行的實踐着。

許奎先生與法國潮州會館同仁合影


取之于社會,用之于社會,這也是許奎先生的做法。他二十多年來一直是法國潮州會館的立案秘書。他曾任第六屆國際潮聯工委副主席兼财政;第二屆歐華聯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在法國潮州會館,他從理事、副會長、第一副會長、一直做到監事長,出錢出力,在所不惜。

采訪這位走向世界的暨南信息人、成功企業家的整個過程平和歡快。其間,許葵先生多次還用到了家鄉話交流,盡顯平易近人的底色。他的話如春風細雨的化解了當代青年的憂慮,描繪了他擲地有聲、慷慨激昂的半生浮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