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紅色記憶 再憶星火燎原 傳承革命精神

發布時間: 2020-12-09 來源: 太阳集团1088vip

為深入學習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提高“忠信笃敬”理工精英班學員的黨性修養、加強思想教育,12月3日下午“忠信笃敬”理工菁英班第二期學員在太阳集团1088vip黨委組織員肖東勝(五級職員)、黨委副書記羅國偉的帶領下,前往廣州農講所、廣州起義紀念館進行參觀學習。

農講所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為喚起農民覺悟以“養成農民運動之指導人才”為宗旨而創辦的革命學校,毛澤東同志也曾在此研究中國農民問題,這裡培養出了大批農民運動幹部,使毛澤東在領導革命實踐的過程中,對土地問題的認識不斷深化,提出了比較完整的土地革命理論,孕育出了工農武裝割據思想,這些曆史值得新一代青年人不斷學習。

在講解員的詳細介紹中,學員們認真聆聽農講所的辦學情況,觀看展廳内的圖片和曆史文物。在衆多展示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面“農為黨本”的旗幟,它深刻地展現了我黨始終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以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初心。也讓學員們進一步了解了農民運動在中國革命曆史進程中的重要地位,真實地感受了革命形勢的艱難情景和烈士們高度的革命情懷,體會到中國革命勝利的來之不易。

  在農講所的番禺學宮門前,學員們在羅國偉的帶領下,面對黨旗重溫了入黨誓詞,宣誓并合影留念。

随後,學員們來到了廣州起義紀念館,紀念館詳細記錄了廣州起義的全過程,了解了其籌備、經過以及失敗後繼續抗争的曆史。廣州起義是中國共産黨在廣州領導工人、農民和革命士兵進行的反國民黨反動派的武裝起義,是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繼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之後,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又一次英勇反擊,是在城市建設蘇維埃政權的大膽嘗試,在國内外都引起很大的震動。這次起義雖然失敗了,但起義軍無比英勇的戰鬥精神給了中國人民以新的鼓舞。學員們通過參觀館内珍藏的曆史文物,深刻體驗到中國共産黨人勇往直前,不屈不撓,頑強拼搏的革命鬥争精神,獻身革命理想的堅強意志和英雄氣概。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該立志在先驅們精神的感召下努力學習、好好工作,将對黨的先進性的理論學習融入到日常生活學習中,要時刻銘記這段艱苦卓越的奮鬥曆史,弘揚革命先輩的優良傳統,傳承革命精神,堅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屈不撓,勇往直前。

 

學員體會

杜貴祯:今天同“理工菁英班”的黨員同志們一起參觀了廣州農講所舊址和廣州起義紀念館。參觀了具有非凡意義的建築,了解了許多英雄人物曆史事件,感受到他們對黨對國家的忠誠與熱愛,我為他們感到驕傲,為我們擁有現在美好生活而感到幸福。作為一名學生黨員,我要向那些革命先烈學習。堅定理想信念,堅定跟黨走。不怕吃苦,不怕犧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李親民:在這次參觀中,我看到了一個個當時的學員用過的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一個個曾經起草過的文件、毛主席在農講所給學員上課的油畫,我們看着這些東西,仿佛親臨其境,真實地感受到當時的曆史情景和他們的高度的革命情懷,乃至于後來他們為追求理想、革命而甘願奉獻自己的青春,甚至于犧牲自已的生命。通過這次的參觀學習,我接受了一次愛國主義教育和黨性教育,使我深刻理解了無産階級先鋒隊的性質和黨的先進性、凝聚力和戰鬥力。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立志在先驅們精神的感召下努力學習、好好工作,将對黨的先進性的理論學習融入到日常生活學習中,立志成才,從身邊做起,腳踏實地,為國家的富強而奮鬥!

劉浩:通過參觀廣州農講所,我更加了解了我國農民,農業,農民運動問題在中國豐富曆史進程中的重要地位,同時也接受了一次愛國主義的洗禮。參觀廣州起義紀念館,我學習到廣州起義是中國共産黨在廣州領導工人、農民和革命士兵進行的反國民黨反動派的武裝起義,是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繼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之後,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又一次英勇反擊,是在城市建設蘇維埃政權的大膽嘗試,在國内外都引起很大的震動。這次起義雖然失敗了,但起義軍無比英勇的戰鬥精神給了中國人民以新的鼓舞。

古天福:今天參觀了廣州農講所,了解到農講所是為當時各地風起雲湧的農民運動培養一批有一定的理論基礎,懂得革命道理,善于組織農民隊伍參與反帝反封建革命運動的農村幹部。正是因為在農講所培養出來的學生,在以後各地如火如荼的農民運動中發揮了強有力的宣傳和組織作用。 一批又一批的學生回到農村,成為農民運動骨幹,他們發動群衆,建立農民自衛軍,開展反對地主的鬥争,推動了農民運動的高潮, 對推動全國農民運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通過這次學習,我更了解到我國農民,農村和農業。農民問題不僅對于研究中國長達幾千年的封建社會的曆史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且曆來是中國共産黨十分重視的問題。以後,我會更積極的投入到教育實踐活動, 積極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以優秀黨員的言行要求和約束自己。

林思凡:在這次的參觀學習中,了解到了在農講所中當時的每個學員學習的艱苦環境和他們的先進事迹,在這個一粥一飯都是來之不易的年代,他們有着堅定的信念,為共産主義奮鬥終身,不怕犧牲,為人民服務,讓我深刻感受到了他們的偉大精神!通過這次學習,我更了解到我國農民,農村和農業。那一批又一批的農民在農民運動中發揮了不可磨滅的力量。毛澤東主席艱苦樸素,廉潔自律的精神也深深烙在心中。作為一名當代共産黨員,應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牢記自身使命哦,好好學習,嚴格要求自己,不斷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積極投入共産主義事業,并為共産主義事業奮鬥終身!

沈書宇:此次參觀廣州農講所的經曆讓我感受頗深,通過參觀展館中的圖片和曆史文物,讓我仿佛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了當時農講所學員上課、住宿、訓練、實踐等等情景,這裡的學習生活為他們之後追求更高的革命理想鋪墊下了最牢固的基石,繪上了最濃墨重彩的一筆。毛澤東同志在此研究中國農民問題,這裡培養出了大批農民運動幹部,使毛澤東在領導革命實踐的過程中,對土地問題的認識不斷深化,提出了比較完整的土地革命理論,孕育出了工農武裝割據思想,這些曆史值得我們新一代年輕人不斷學習。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共産黨員,我們要回顧黨的曆史,同時要把人民放在心上,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銘記于心,從群衆中來,到群衆中去,時刻不能忘記我們黨的初心!

殷玉涵:通過參觀廣州農講所紀念館以及廣州起義紀念館,深刻感受到了當時的革命先烈們艱苦奮鬥、浴血奮戰的奉獻精神。通過這次參觀學習,感受到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裡,教員們孜孜不倦的宣揚革命,積極的獻身于各地的農民運動中,也有無數的年輕教員為革命在英勇就義,無數的革命烈士在戰争的炮火中前仆後繼,無畏犧牲,這種精神,無論何時都需要我們去學習。我深刻地體會到作為一名當代青年、學生黨員,要繼承先輩們的革命精神,争做時代新青年,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劉穎尉:今天參觀了廣州農講所舊址和廣州起義紀念館,我深深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們在那段峥嵘的歲月裡付出的艱辛努力。農講所是毛澤東主席和其他早期共産主義革命者在廣州講解農民運動的前沿陣地,這裡曾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農民運動領袖與革命人士。這些人之中,有一些學員在領導農民運動中脫穎而出,建國後在國家和黨内擔任重要職務,為新中國的發展和建設做出巨大貢獻。但更多的學員,在1927年反革命浪潮中,受到迫害,犧牲在革命道路上。他們犧牲時大多30歲左右,風華正茂,卻沒能追随自己的信仰直到革命勝利的那一刻。我們今天所生活的這個繁榮富強的新中國,正是老一輩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在這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的關鍵時期,作為青年黨員的我們,要學習老一輩革命家艱苦奮鬥、甘于奉獻的精神,把自己曆練成一名優秀的共産主義青年戰士,随時準備為人民、為國家、為黨的利益發光發熱,貢獻自己的熱血與力量。

陳姝豫:通過此次對農講所和廣州起義紀念館的參觀學習,讓我深刻體會到革命先輩在峥嵘歲月為祖國做出的偉大奉獻,為今天的和平做出的偉大犧牲。看到農講所學員們奔赴各地前線去組織農民運動,奉獻自己的年輕的生命,很多學員都在鬥争中英勇犧牲了,他們遭到迫害,但他們的内心依然渴望未來的祖國是一幅欣欣向榮的面貌,他們有足夠堅定的信念,為共産主義事業奮鬥終身。我在此次學習中,了解了我國的農村,農業和農民的發展曆史。農民是我黨最強大的後盾,在毛澤東同志為學員們講解的時候,很多農民都會來旁聽,也為中國共産黨建立了強大的群衆基礎。如今的我們正值青春年華,我們要用知識,用科技來保護我們的祖國,來維護前輩們為我們創造的美麗的今天,青年強則祖國強。我們要為祖國奮鬥,為共産主義奮鬥,做更好的自己!

梁婉莉:通過這次到廣州農講所紀念館和廣州起義紀念館的參觀學習,我深刻體驗到中國共産黨人獻身革命理想的堅強意志和英雄氣概。在農講所中,一間間複原的生活辦公場所、一件件學員的學習生活用品、一份份珍貴的報告文件,一個個記載的曆史數據,以及後來的一段段農講所師生在中國革命的峥嵘歲月裡不畏犧牲、英勇奮鬥的事件記載,都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當時的曆史情境和共産黨人高度的革命情懷。“農為黨本”,我更加了解了我國農民運動在國家曆史進程中的重要位置,也更加深刻理解到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沒有親身經曆戰争的洗禮,更應該學習黨的曆史,牢記黨的使命,不辜負放的期待、人民的期望,承擔責任,無私奉獻,把自己的寶貴青春和滿腔熱血奉獻給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