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院“本碩博”精英為基因數據保駕護航

發布時間: 2020-12-04 來源: 太阳集团1088vip

一支隊伍、十五人、三個領域;一年時間、二次複活。這個大團隊在科研創新和對接市場上齊頭并進,對一直以來困擾業界的基因數據安全管理問題進行專業攻克。這些都是“互聯網+”創業創新大賽上來自我校的“基因守航——基因大數據安全管理引領者”項目團隊一直在做的事情。憑借這個項目,他們獲得了國家級銅獎的優秀成績。

(項目團隊在“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現場)

十五人共進退,跨學院跨專業的優劣互補

想要守護基因數據的安全以及隐私,需要怎樣一支隊伍?網絡空間安全學院的團隊負責人楊雅希給出了三個關鍵詞:“博士”“高技術”“跨學科”。來自網絡空間安全學院、經濟學院、生命科學技術學院三個不同學院,集結博士、碩士研究生與本科生,在這個大團隊中,不同學曆、專業的成員各司其職:本科生成員負責包括市場資料調研和校對項目文檔的基礎性工作,研究生們則承擔深挖和包裝技術、保護和完善知識産權的工作;網絡空間安全學院的成員負責核心技術研究與完善、材料撰寫等,經濟學院的成員擅長市場分析與項目投資評估,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的成員則把握項目在生命信息方向發展。

一個優秀團隊離不開負責人的帶領和成員的通力合作。一個獲得國家級銅獎的項目必然經曆了多次打磨。楊雅希作為負責人,與核心成員李明博士、陳墩金博士常會為修改項目熬到深夜一兩點,第二天七點早起繼續完善。每當感到無力堅持,成員們會相互加油打氣。項目準備期間,他們經曆了疫情的挑戰。楊雅希每兩三天召集成員們進行線上讨論,給大家分配任務。盡管成員們不能見面讨論,但是大家仍然積極響應,努力完成各自的任務,使項目在疫情中也能順利推進。

項目得以順利推進也離不開老師們的悉心指導。技術上,太阳集团app首页副校長、項目的第一指導老師翁健教授對項目的整體方向進行把控及技術指點,太阳集团1088vip的羅偉其教授及吳永東教授也為技術研究提供了幫助;太阳集团1088vip團委書記、創新創業導師洪瑩副研究員為項目的創新及落地應用提供了大量指導,創新創業導師黃曉華老師則為團隊聯系評委導師,組織團隊培訓等。

(指導老師對項目進行指點)

着眼行業痛點,基因數據的安全處理存儲

“我們希望我們國家的技術可以做到自主創新,特别是對于人類的生命信息這一塊,更是我們要強調的重中之重了。”項目主負責人楊雅希在談到建立項目的初衷時這樣說到。

他們的項目着眼于基因數據存儲和隐私保護方面的問題,對現行市場的問題也有自己的認識。當前行業内的基因數據和計算處理業務大多面臨着數據存儲管理成本高、隐私性和安全性難以保障的問題,甚至有的公司仍采用運輸移動硬盤來傳輸基因數據,而行業内也無法形成一個有效的基因大數據市場。但我們需要了解到的是,人類的基因數據是不會随着時間流逝發生變化的,一旦洩漏就是全部洩漏,而它無法像密碼一樣被二次更改。這也就意味着,如果基因數據被私用,可能會引發人種基因缺陷的暴露等影響。這無疑是人類生理與倫理的大挑戰。

在這樣的背景下,他們的項目顯然不同以往。市場上對基因數據的壓縮比一般是19:1或20:1,而他們的項目可以做到23:1,更高的壓縮比讓存儲所占空間更小,傳輸速率更大;在大部分公司的安全算法僅僅是開源甚至未經過嚴格證明的情況下,他們可以提供理論上的分析并證明這個算法的安全性;面對隐私性問題,他們則采取加密環境下運算和處理基因數據,經手數據處理的人也無法拿到所有的基因數據資料;同時,他們擁有一個強大的國家地方聯合中心的平台。

這些都是他們的獨到之處,也是破解行業痛點的關鍵之處。

二次複活獲獎,“逆襲之路”柳暗又花明

當然,項目的推進并不是一帆風順的。項目本身難度很大,需要整理的資料繁瑣,工作量多;而在參賽的過程中,他們也發現競争對手非常優秀,競争壓力倍增。他們花了很長時間去準備材料、ppt和項目書,提交材料參加網評,然後在經曆省内網評失敗後複活,拿到國家級銅獎;但是,失敗再次來臨,他們在國家級網評中與晉級名額失之交臂。楊雅希說:“我們花了很多功夫去準備,項目被淘汰的時候的确覺得很遺憾;但今年是我們第一次參加比賽,我們覺得能拿到國銅已經是很好的成績了。”

正當失落的他們準備回去繼續打磨項目的時候,二次複活的機會降臨了。他們雖然被淘汰了,但網評成績靠前,這意味着他們有機會再參加一次會評,沖擊國家級銀獎。他們沒有沉浸在開心的情緒中無法自拔,而是全力備戰,準備再次提交所有材料,所有人都抱着做到最好的心态去把握這最後一次的機會。盡管這次比賽他們最終止步在國家級銅獎,但整個團隊“雖敗猶榮”。

因為經曆了兩次複活,楊雅希笑着說:“他們都戲稱我們這個項目是‘複活項目’”。但這不是幸運女神的偶然眷顧,而是這個項目本身和他們的堅持冥冥中定下的機緣。

參加完比賽并不是這個項目的終點。接下來的一年,他們不僅将繼續完成與企業的合作,也會豐富自己的項目,不斷推陳出新。他們希望不斷突破,在為基因數據保駕護航的路上越走越遠。

(文/新聞中心 程梓欣 高靖琳 圖/受訪者提供)

責編:李偉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