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和加強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

發布時間: 2020-12-01 來源: 太阳集团1088vip

      中國共産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堅持和加強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本質特征。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黨的領導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關聯,隻有确保黨的領導全覆蓋,确保黨的領導更加堅強有力,我們的高校才能落實好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實現“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建設目标。

 
  堅持和加強黨在高校的政治領導,就要堅持和完善高校黨的領導管理體制
 
  方向涉及根本、關系全局、決定長遠。離開了黨的全面領導,教育工作就會偏離正确方向、脫離正确軌道。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特别指出:“黨委要抓好政治領導和思想領導。政治領導,就是要保證高校正确辦學方向,保證黨的領導在高校中全面發揮作用;思想領導,就是要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導權,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态的主導地位,用科學理論培養人,用正确思想引導人,保證高校始終成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堅強陣地。”
  “鞋子合不合腳,隻有穿的人才知道。”循着曆史的足迹,我們不難發現,加強政治領導和思想領導是堅持和加強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的關鍵環節,也是黨領導高校工作的基本經驗。
  在長期的革命鬥争和發展實踐中,中國共産黨人通過辦學治校積累了豐富經驗,堅持正确方向,加強制度建設,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成為加強高校黨的領導的根本點和着力點。1937年8月,剛剛籌備成立的陝北公學開創性地實行了黨團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黨團(黨組)作為學校最高領導機構,讨論并決定學校的重大問題,确保辦學的政治方向。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強調“教育工作必須由黨來領導”,在對舊式高等教育成功接管和改造完成後,實現了黨對高等教育工作的全面統一領導。1961年公布的《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暫行工作條例(草案)》(“高校六十條”)明确指出,高校實行黨委領導下的以校長為首的校務委員會負責制,對學校實行統一領導。改革開放後,我國高等教育事業蓬勃發展,高校也對領導體制改革進行了有益探索,最終确立了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并将之寫入了《高等教育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實踐中就教育改革發展提出“九個堅持”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觀點,第一條就是強調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
  中國共産黨創辦新型高等教育的實踐充分證明,什麼時候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得到有力貫徹,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得到全面加強,教育事業就順利發展;什麼時候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沒有被貫徹,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被削弱,教育事業就會遭受挫折。
  實現高等教育的培養人的目标,必須堅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堅持黨的全面領導。這既是我國高等教育取得矚目成就的基本經驗、高等教育治理模式的顯著優勢,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光榮傳統和本質特征,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靈魂和根基。正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毫不動搖地堅持并不斷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這一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的核心内容,不斷健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的組織體系、制度體系、工作機制,确保了黨的領導在高校工作中得到縱到底、橫到邊、全覆蓋的落實。如今,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已經成為中國共産黨對國家舉辦的普通高校領導的根本制度,是高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重要保證,也是把高校制度優勢轉變為高校治理效能的先決條件。
 
  堅持和加強黨在高校的思想領導,就要掌握思想政治工作主導權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黨領導高校工作的具體體現,也是開展高校黨的建設的重要抓手。我們黨曆來重視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線”作用,以此來解決人的思想、觀念、立場問題。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為了不斷增強黨員和軍民勝戰的信心、奮勇作戰的勇氣,十分注重聯系中國革命鬥争實際來提升黨員幹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毛澤東同志曾專門到陝北公學講過哲學,做過《青年運動的方向》等報告。
  新中國成立後,随着執政地位的确立,社會主義建設成為了中心任務,黨對高校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更加重視,更加強調黨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導,以讓“青年學生在思想上要有所進步,政治上也要有所進步”。毛澤東同志1956年在《關于正确處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問題》中指出:“需要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各個部門都要負責任,共産黨應該管。”
  改革開放以來,面對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多樣化給學生帶來的思想變化,我們黨不斷深化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方針和原則、内容與途徑、方法與手段等重要問題的認識,建立起完善的黨領導下的思想政治工作領導體系和工作機制,牢牢把準了人才培養的根本方向。鄧小平同志提出:“好的黨風也要體現在教育中,這才能培養出好的學風。”他進而要求教師把好風氣帶動起來,做好教育學生的工作,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根本在于做人的工作,中心環節在于立德樹人,核心在于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為高校在新時代加強黨的領導、用好思想政治工作這一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指明了方向。
 
  保證黨的領導在高校各項工作中全面發揮作用
 
  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經曆了探索調整、确立發展再到改進加強的過程,形成了一系列保證高校改革發展有效推進、促進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成長成才、兼具濃厚中國特色的方法和經驗,高校的領導和管理體制日趨完善。黨的理論創新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發展,正推動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整體合力,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條件。
  當前,高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總體保持向上向好形勢,但也要看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改革發展穩定任務重等新的時代背景,看到全球經濟發展不平衡導緻的政治不平衡,看到日益凸顯的綜合國力競争、科技和經濟競争、地緣和國際影響力競争、價值觀和制度競争……這些都是堅持和加強高校黨的領導所面臨的新形勢與新挑戰。尤其面對那些反對、削弱高校黨的領導的聲音,絕不能放松警惕、麻痹大意,而要時時注意、清醒認識當前推進我國高等教育事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如果不能毫不動搖地繼續堅持和加強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如果沒有“任它東南西北風、我自巋然不動”的定力,如果不能根據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創新方式方法,已有的成績和積累會被消耗殆盡,高校發展就會偏離應有的正确航向。
  堅持和加強黨在高校的全面領導,就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工作重要論述的精神實質,充分發揮黨委在推動高校事業發展中“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建立完善符合工作實際和運行規律的各項制度,處理好黨委書記和校長黨政“一把手”的關系,明确黨政分工界限、理順黨政工作流程、規範黨政議事規則,構建接近、緊密的而不是疏遠、遊離的黨政關系。
  堅持和加強黨在高校的全面領導,就要探索構建課内到課外、網上到網下、管理到服務的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模式,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育人方式,廣泛開展“千人百村”“街巷中國”等學生社會實踐和扶貧支教活動,增強學生對黨情國情社情民情的了解,鞏固和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真正實現在人的頭腦中搞建設、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搞建設的目的。
  堅持和加強黨在高校的全面領導,還要以政治素養好、熟谙教育改革發展規律為标準,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專兼職隊伍建設,引導他們持續更新工作理念、豐富工作方式,增強工作的說服力和有效性;深化人才政策改革,深入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教師隊伍建設,改革職稱評聘制度,提升輔導員、班主任待遇标準,為一線思政工作隊伍解決生活和職業發展的後顧之憂,不斷夯實高校黨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礎,把堅持和加強黨在高校的全面領導落到實處。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