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志燃夢 揚帆征程

發布時間: 2020-11-28 來源: 太阳集团1088vip

為加強我院港澳台僑學生對嶺南文化的了解,增強其文化認同感與民族自豪感,11月21日—22日,太阳集团1088vip/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黨委書記盧健民、黨委組織員肖東勝、黨委副書記羅國偉、計算機科學系黨總支書記于志秀、學院團委書記洪瑩、電子工程系輔導員楊雨晨、計算機科學系輔導員潘俏逸以及優秀港澳台僑學生及内招生代表共赴廣東陽江,開展由學校學生處主辦、太阳集团1088vip/網絡空間安全學院承辦的“承志燃夢,揚帆征程”嶺南文化考察活動。

 

學院師生出發前在圖書館前合照

此次嶺南文化考察,同學們先後到訪了雞乸㙟村、大洲村、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大角灣、陽江核電站與陽江風筝館。通過參訪嶺南曆史人文古迹,考察鄉村振興,體驗民俗風情等活動,讓同學們深入了解嶺南文化的發展與演變,增強同學們的國家認同感,提升了同學們保護環境的意識,了解國家科技強國的發展戰略,激勵各位學子勇于放飛夢想,積極投身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

古村落、核電站---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11月21日上午,師生們首先來到了雞乸㙟村——一個漁業自然村。它被譽為全省最富有的漁村之一,成為了陽江市乃至廣東省農村實現共同富裕的一面旗幟。雞乸㙟村在産業發展的基礎上,緻力于新農村建設,建造公共基礎設施,對村子進行了美化綠化。在2007年,被評為了省級文明村。

 

雞乸㙟村合影

随後,學院師生們到了大洲村,這是一個省級的古村落,有着200多年的曆史。建築都保留着原來的古樸的模樣,沒有太多現代人修補的痕迹,走在村落中的小路上,兩旁的何氏故居仿佛在訴說着嶺南文化千年的興衰與變遷,給人一種穿越時空,身臨其境的感覺,師生們切身地感受着厚重的嶺南文化。

 

大洲村的古建築群

11月22日,師生們來到了陽江核電站,陽江核電站是國家确定“積極推進核電建設”方針後,中國廣核集團的第四座核電站。陽江核電站在利用大自然的力量帶來無限可能性的同時,也十分重視對環境的保護。半天的參觀結束後,學院師生也領略到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同學們也對陽江核電站的企業文化精神“一次把事情做好”深深記在了腦海,心中深深受到觸動。

經過了兩天對古村落和核電站的考察學習後,師生們在陽江核電站舉行了“暨南青年說”學習分享會,交流了對于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全新的理解與認知。

 

陽江核電站合影

 

陽江核電站

 

學院師生在陽江核電站發電機前合影

 

南海一号——科技興邦,文化強國

11月21日下午,同學們來到了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博物館以“南海一号”宋代古沉船發掘、保護、展示與研究為主題, “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絲綢之路向外運送瓷器時失事沉沒的木質古沉船,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遠洋貿易商船,縱使曆經千年後隻能看到船體的殘骸,也依然可以感受到其宏偉的氣魄。

“南海一号”采用的是整體打撈方案,将沉船、文物與其周圍海水、泥沙按照原狀一次性吊浮起運,然後遷移到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師生們在講解員的介紹下感受到“南海一号”發現和打撈過程各種的奇迹和波折,學習到了海上絲綢之路的曆史。自古以來,中國都非常注重對外交流、學習國外優秀的文化,不斷豐富自身的文化内涵。

随後,師生們在博物館報告廳内舉辦“暨南青年說”學習分享會,同學們交流了參觀學習南海一号後的收獲與感想,盧健民更是鼓勵同學們要承志燃夢,樹立遠大志向,學好專業知識,提升專業技能,将學到的本領運用在未來對祖國的建設中。

信息學院師生在博物館前合照

南海一号考古發掘現場

講解員講解南海一号的打撈過程

走進風筝故裡-感知非物質文化遺産

11月22日下午,信息學子來到了陽江風筝館,中國風筝有“南鹞北鸢”之稱,陽江風筝是“南鹞”中最具代表性的,陽江也是南派風筝的發源地。來自五湖四海的信息人在風筝館親手制作屬于自己的風筝,親身體驗了一回陽江風筝的文化精髓。看着自己制作的風筝飛向天空,每位同學也如同讓自己的夢想在青春時光裡盡情飛翔。非物質文化遺産是中華文化根脈和底蘊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一個城市的發展有着不可分離的關系,同學們深受觸動,希望可以為弘揚民族傳統文化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全體成員在風筝館合影

制作風筝過程

同學們放飛風筝

至此,本次陽江嶺南文化考察活動圓滿結束。此次活動,同學們不僅領略到了嶺南的曆史文化和風土人情,更加深了彼此的了解與熟悉。相信我院港澳台僑學生一定會珍惜此次考察學習的機會,全面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将感想與體會貫徹于行動,努力成為承志燃夢的新一代卓越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