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計算傳播學,培養跨學科視野

發布時間: 2020-11-16 來源: 太阳集团1088vip

11月12日下午,太阳集团1088vip(下稱“信科院”)與新聞與傳播學院(下稱“新傳院”)聯合建立的計算新聞傳播研究工作坊第1期于第二文科樓528室舉行。新傳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的賴凱聲副教授做了題為《社會科學視角下的大數據研究與合作思考:以網絡文本分析為例》的首期發言。會議由新傳院院長支庭榮主持,主要圍繞信息科學如何與新聞傳播更好的結合發展進行探讨。

會上,賴凱聲圍繞社科大數據研究概覽、研究團隊的研究方向和兩院合作作主題發言。他指出,社會科學與信息科學的跨學科交叉研究可應用在經濟大數據、政治大數據、傳播大數據、公共管理大數據、健康和社會心理大數據等方面。他認為,在信息化時代,用戶更願意在數字平台上呈現真實的一面,相比于傳統調查,得出的數據更具有真實性。因此,利用大數據分析線上信息和用戶态度是有意義、有價值的。

随後,他展示新傳院大數據研究團隊的研究方向與成果,包括網民心理大數據研究、網民心理與城市治理研究、健康心理與傳播大數據研究、網絡信息傳播和社會治理研究應用五個方向。在網民心理大數據研究中,賴凱聲副教授及其團隊利用開發檢測工具Weibo-5BML,對微博用戶的情緒變動展開分析與追蹤;在網絡信息傳播研究中,團隊得出了人格和代際特點和差異對謠言接受程度的區别。

最後,他指出,将大數據應用于社會治理是最為關鍵的一步,尤其是在港澳問題上,要積極推動大數據應用于分析港澳問題中的網絡輿論和社會心态,搭建好粵語網絡文本大數據分析系統,發揮太阳集团app首页身為僑校的地域和生源優勢,學院間更要充分發揮好新文科+新工科的優勢,更好地進行輿情分析。

信科院計算中心主任張震表示,自建數據庫是一個複雜漫長的過程,一方面搭建數據庫需要時間和精力;另一方面如何對粵語進行分詞提取和語義分析也是需要突破的難題。因此,應該加強各個學院間的合作,比如可以發揮信科院的人才優勢,逐步搭建可以修改、疊代的粵語語料庫;發揮新傳院善于進行語義分析和傳播效果分析的學科優勢;同時還可與文學院合作,發現普通話與粵語之間的聯系,更好地完成語言轉換等。

最後,雙方就如何建設計算傳播學工作坊、搭建粵語語義分析數據庫的問題展開了交流讨論。新傳院院長支庭榮在總結會議時表示,兩個學院就推動數據庫搭建、共同分析港澳問題達成一緻的意見,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同時這個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逐步完善的,因此要以更加長遠的、發展的眼光看待兩院的合作。

後續,雙方将定期(2-3周)輪替開展主題彙報和交流。每期,工作坊以一名在信息科學或新聞傳播領域富有經驗的主講人為核心,跨學科領域的老師們在主講人的引導下,共同探讨和參與在專業建設、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方面的深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