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記者 趙楊 鄭佳欣 尚黎陽 昌道勵
曆史性機遇再一次眷顧廣東。10月11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對外發布《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賦予深圳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更多自主權,支持深圳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标上推進改革開放。
把握新機遇,書寫新篇章,廣東全省上下士氣高昂、幹勁充足。
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始終關心和關注廣東的發展,每逢關鍵時刻總是為廣東發展把脈定向。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親臨廣東視察,多次對廣東工作作出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2018年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并發表重要講話,賦予廣東新時代新使命——“在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國前列”。
牢記囑托、不負使命,奮發有為、走在前列。廣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續深化“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工作,舉全省之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推動“1+1+9”工作部署落地落實,各項事業取得新進展,在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新征程上邁出堅實步伐。
在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上走在全國前列
高質量發展 鍛造新優勢
湛江東海島上,巴斯夫廣東新型一體化基地項目已打樁開建,技術人員、工程師忙碌不停。“我們有信心按計劃在2022年底前推出首批‘湛江制造’的産品。”巴斯夫全球高級副總裁、中國新一體化基地負責人林漢平說。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巴斯夫一體化基地、埃克森美孚化工綜合體、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等世界級外資項目大舉布局廣東,彰顯了對中國、對廣東的信心,用實際行動給廣東投資營商環境投出贊成票。
廣東正在成為全球最佳投資目的地、創新創業首選地之一。去年底,全國工商聯發布《2019年萬家民營企業評價營商環境報告》,廣東被民營企業評為全國營商環境最好的5個省市之一。
今年,廣東各類市場主體突破1300萬戶,同比增長10.0%,約占全國1/1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和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雙雙超過5萬家,進入世界500強企業達14家。
廣東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鍛造發展的新優勢。
過去兩年,廣東出台《關于在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上走在全國前列的行動方案》《廣東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體系》,引導全省各地、各部門把注意力聚焦到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目标上,帶領廣東率先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過去兩年,廣東揮動新發展理念“指揮棒”,瞄準國内外最高最好最優,加快推進系列改革,建設具有服務效率、管理規範、成本綜合優勢的營商環境高地;
過去兩年,廣東實施以功能區為引領的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加快構建形成“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逐步建立;
過去兩年,廣東加快形成促進綠色發展的體制機制,今年前7月全省空氣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6.9%,全省地表水劣Ⅴ類斷面清零……
在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上,廣東一步一個腳印向前邁進。
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上走在全國前列
湧動新活力 邁上新台階
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8月,全省新建5G基站61625座,提前超額完成全年建設任務。其中,5G基站數與5G用戶數均居全國第一。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挑戰,廣東應對有力、堅定前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邁出更大步伐。
增創科技創新新優勢——
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廣東布局建設20家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啟動建設首批10家粵港澳聯合實驗室、基本布局完成全省10家省實驗室。
針對受制于人的“卡脖子”核心技術、部件裝備等,廣東預算安排35億元資金,進行集中攻關和突破。
兩年來,廣東大力提升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加快建設科技創新強省。今年上半年,專利申請量、授權量,發明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均保持全國首位。
構築産業體系新支柱——
2019年,廣東規上制造業增加值達3.06萬億元,規上制造業企業總數近5萬家,均居全國第一。
9月28日,廣東20個戰略性産業集群行動計劃重磅發布。新一代電子信息産業集群、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産業集群、區塊鍊與量子信息……廣東選定十大戰略性支柱産業集群和十大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進行重點培育,全力打造具有國際競争力的世界先進産業集群。
兩年來,廣東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提升産業結構、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加快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不斷升級。
強化現代金融支撐力——
今年9月,廣東省工信廳與中國銀行廣東省分行聯合推出方案,未來五年将為廣東戰略性産業集群企業新增5000億元貸款支持,幫助産業集群龍頭骨幹企業、核心企業“強鍊貸”“延鍊貸”“補鍊貸”。
兩年來,廣東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風投、創投和産業基金,發展民營銀行和社區銀行,推動金融為實體經濟“輸血供氧”。
建設着眼未來、布局缜密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已經成為廣東大地上的共同行動。
在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上走在全國前列
逐浪海天闊 打開新空間
國慶假期,深中通道西人工島的施工現場仍然熱火朝天,建設者們正為隧道敞開段澆築大體積混凝土。
港珠澳大橋、南沙大橋建成通車,深中通道、黃茅海跨海通道建設加快,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越織越密。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是新時代廣東改革開放的“綱”。
綱舉而目張。
兩年來,廣東推動全面開放,加快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打造聯通國際國内、雙向開放的門戶樞紐,努力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争新優勢。
大灣區迸發新活力——
“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數據技術中心”“先進制造業中心”等重大科技合作平台突起,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穩步推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初具雛形。
粵港澳資源融合、優勢互補、錯位發展,正走出一條通過開放創新不斷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新路。
“一帶一路”形成新熱度——
10月5日,滿載46車電子配件等珠三角優質輕工産品的中歐班列從廣州開出,将最終抵達俄羅斯沃爾西諾站。今年以來,中歐班列開行趟數大幅提升。
今年,廣東出台10條扶持措施,支持廣東企業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設境外廣東工業園區。
不斷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交流合作,廣東作為“一帶一路”重要支撐區的優勢越來越明顯。
“試驗田”升級新高地——
在國内率先探索試點商事登記确認制改革,最快10分鐘即可領取營業執照;成立國内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國際仲裁院;打造全國首個“無證明自貿區”……
成立5年,廣東自貿區對标國際高标準規則體系,推出527項改革創新成果、202項制度創新案例,各項指标居全國前列。
中國WTO研究會副會長、商務部研究院前院長霍建國表示,廣東在全面深化對外開放方面率先拓展新的局面,加快同國際高标準對接,在開放的規制建設等方面走在全國前列。
在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國前列
治理新格局 織密“惠民網”
“沒事不要瞎串門,冠狀病毒不認人……”今年初,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廣東逾17萬名網格員奔走基層,用腳闆織密疫情“防護網”。
廣東把黨的領導和制度優勢轉化為社會治理效能,經受住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為“中國之治”的宏偉藍圖寫下一個又一個生動注腳。
黨建引領,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氣象——
廣州、汕尾、佛山順德“創新城鄉社區治理”試點,将基層黨建與黨群議事會制度等深度融合;深圳以黨建引領推動物業服務企業依法參與社區治理……織密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網絡,廣東打牢基層社會治理根基。
多元參與,破解基層社會治理服務難題——
“村頭的‘僵屍車’不見了,‘牛皮癬’小廣告也不見了!”自從廣州市南沙區榄核鎮子沙村設了網格員,村民對身邊的變化贊不絕口。廣東按照一個網格300—500戶1000人左右的标準,配備了177384名專兼職網格員,讓每一個地方都有人管理,每一戶人家都有人服務,有效破解了基層社會治理服務的難題。“有事就找網格員”,成為不少城鄉居民的口頭禅。
科技賦能,提升治理智能化、科學化、精準化水平——
在深圳市龍華區,黨建引領社區“智”理系統對接整合26個系統、上萬個智能感知設備,“一面屏”全面感知社區需求,讓居民訴求及時得到反饋。
推動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鍊等信息技術與“放管服”、社會綜合治理、公共服務等深度融合,廣東統籌起多方力量打造“共享社區”。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讓廣東更加和諧、有序。
春華秋實,歲物豐成。
2020年,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曆史交彙點。
凝心聚力再出發,砥砺奮進新征程。廣東将高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朝着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的目标繼續奮勇前進,揮寫新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