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推進新時代基層黨建創新

發布時間: 2020-03-09 來源: 太阳集团1088vip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肌體的“神經末梢”,是黨聯系群衆、服務群衆的重要紐帶,是實踐黨的宗旨的重要陣地,是加強黨的自身建設、提高黨性修養的熔爐,是展現黨的形象和作風的旗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基礎不牢,地動山搖。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抓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都不可放松。”抓好黨的基層黨組織建設,推進基層黨建工作創新,是黨率領全國人民赢得偉大鬥争、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政治保證,是維護黨中央權威,健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國家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的基礎工作。

一、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黨的基層組織建設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複興,是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一代代中國共産黨人前赴後繼、英勇奮鬥的根本動力。

  中國共産黨自建立之日起,就把民族解放和民族複興的重任扛在肩上,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取得革命、建設、改革勝利,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前無古人的偉大成就的取得,源于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和組織制度的完善。1922年黨的二大通過的黨章規定,黨的基層組織是“組”“凡有黨員三人至五人均得成立一組”。1925年黨的四大在修訂黨章時首次提出了“支部”的概念,規定“凡有三人以上均成立支部”,第一次将黨的支部規定為黨的基層單位。1945年黨的七大通過的黨章明确規定“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支部”,“支部必須使人民群衆與黨密切結合起來”。1956年黨的八大将黨的基層組織定為基層黨的委員會、總支部委員會和支部委員會三種形式。1977年黨的十一大通過的黨章首次提出“黨的基層組織要發揮戰鬥堡壘作用”。1982年黨的十二大通過的黨章将表述完善為“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鬥堡壘。”1992年黨的十四大在修定黨章的過程中,增加了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從而使黨的基層組織功能表述更加完整,基層黨組織作用的發揮更加凸顯。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和建設,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決心和魄力,從中央八項規定入手,從關鍵少數着眼,既注重頂層設計,又重視基層實踐創新。以群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解決作風問題,以“三嚴三實”專題教育解決黨性修養問題,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态化解決知行合一問題,一段時期以來存在的管黨治黨寬松軟的狀況得到了有效改變,基層黨建工作呈現出健康向上的新氣象。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40多年改革開放,盡管我國經濟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貧富差距逐步拉大,相當數量民衆的脫貧問題仍未從根本上得到解決,人民群衆在教育、醫療、住房、環境等實際生活中仍然面臨着許多困難。與此相應,黨群關系、幹群關系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一些基層黨組織還存在着認識不到位、作風不紮實、機制不順暢、能力不适應等問題,一些基層黨組織弱化、虛化、邊緣化的問題依舊突出。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民心是最大的政治。黨的工作最堅實的力量支撐在基層,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也在基層,把抓基層打基礎作為長遠之計和固本之策,絲毫不能放松。

二、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把加強黨的政治建設落細落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的建設要有新氣象新作為。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黨是國家最高政治領導力量。黨的領導覆蓋社會生活各個領域、貫穿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新時代基層黨建創新就是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發揮政治優勢,提高做好群衆工作的能力,把黨的全面領導有效落實到各級基層黨組織貫徹落實黨中央的各項決策部署上來,不斷提高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引領力、思想引導力和群衆組織力,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凝聚人心和團結群衆的“主心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不斷增強政治領導本領、改革創新本領、科學發展本領、依法執政本領、群衆工作本領、狠抓落實本領和駕馭風險本領,讓每一個基層黨組織充滿生機活力,讓每一位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得到彰顯,讓黨的旗幟在每一個崗位和陣地上高高飄揚。“紅牆意識”是北京市西城區黨員幹部群衆從所處的特殊區位出發,結合時代特征總結提煉出的共同思想境界和價值追求。“紅牆意識”的核心是絕對的政治忠誠,強烈的責任擔當,卓越的首善标準。“始終聽黨話,永遠跟黨走,顧全大局心系中央”的絕對的政治忠誠是“紅牆意識”的本質特征。“紅牆意識”突出的政治性、強烈的時代性、鮮明的首都性特征,具有思想引領、精神凝聚和推動發展的重要價值功能,深深影響着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成為西城區獨有的一種基層政治文化。被稱為“忠實的紅牆守護者”的“西城大媽”志願者隊伍,如今已發展壯大到近十萬人,他們身穿紅馬甲,頭戴小紅帽,值守在西城區的大街小巷,為維護首都和諧穩定、建設平安北京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已經成為西城區街頭一道靓麗的風景線。

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打通便民服務的“最後一公裡”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們黨的奮鬥目标,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基層黨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和黨的領導統一,緊緊依靠人民推進改革開放。”新時代基層黨建創新要突出問題意識、堅持服務導向、靶向精準落實,主動回應人民群衆的新期待和新需求,切實解決人民群衆最為關心的問題,強化基層黨組織統籌協調的功能,豐富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時代内涵。根據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以網格化管理、社會化服務為方向,健全基層綜合服務管理平台”。北京市以改善和保障民生為重點,積極推進城鄉“多網”融合發展,有效治理“大城市病”,紮實抓好“多網”融合服務管理功能“落地”。通過公衆網絡平台和熱線系統及時發現群衆的“不滿”,針對社區便民設施不均衡、停車位不足等問題,加強民主協商溝通,走家串戶問計于民,有效化解各類矛盾和糾紛。開展網格化+基層黨建、便民服務、健康服務等行動計劃,使“網格化+”平台更加貼近百姓生活,成為滿足群衆多元化需求的新載體。推進“網格化+為老關愛服務”,改善社區養老條件,用智能化服務平台滿足老人醫療護理、精神慰藉等需求。打造“管理+服務”網絡融合模式,建設“一站式”為民服務平台,使群衆少跑腿,數據多跑路,服務群衆零距離,群衆滿意度明顯提高。融合監控視頻與氣象應急平台,在突發天氣及汛期預警中進行全轄區遠程管理,及時發送預警短信,有效提升群衆對氣象災害的防控能力。融合電話熱線、信訪、微信公衆号系統與網格化平台對接,網絡服務、熱線服務和現場服務“三位一體”的服務管理體系的形成,大大提高了為民服務的精準化精細化效能。僅2018年上半年,全響應平台受理各類訴求305812件、有效辦理295665件,結案率達96.7%。通過将網格化服務管理與教育、醫療、養老、助殘等服務民生相結合,極大地延伸了政府服務和社區服務的覆蓋面,使人民群衆日常生活更加便捷,生活質量得到有效提升。

四、堅持黨建機制創新,提高基層黨組織的社會治理能力

  基層社會治理既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石,也是黨的基層領導體系建設的基礎内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把加強基層黨的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作為貫穿社會治理和基層建設的一條紅線”。近年來,圍繞加強和改善黨對基層社會治理的領導,各地主動開展實踐創新,推動了黨建引領治理創新步入2.0時代。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首次考察北京工作時強調:“建設和管理好首都,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内容。”北京市針對街鄉權責不清、資源不足、條塊分割、機制僵化、治理力量分散、聯動效應不高的問題,通過“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機制創新,強化街鄉黨組織在基層治理中的領導核心作用,以“下沉、賦權、增效”為抓手,推動治理力量和資源下沉,授予街鄉黨委、政府協同多部門統籌解決問題的建議權、綜合調度權等權力。同時,根據各城區治理特點,按照“精簡、統一、效能”原則,有序推動街鄉“大部制”改革,調整街道黨政内設機構,優化工作流程,通過強能增效,為群衆提供更便捷、更優質的公共服務。以執法平台建設為抓手,建立“三協同綜合執法鍊”機制;以“多網融合”為抓手,推動黨建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相結合機制。随着“街道吹哨、報到部門”方案的深入實施,改革後的試點街道和部門各自職能相對明晰,其合理的反饋流程得到同步推進。如朝陽區安貞街道創新構建的“232吹哨-報到”閉環機制和朝陽區七步工作法集中體現了圍繞“街道吹哨,部門報到”的工作反饋流程設計。該反饋機制打破了原有自下而上的單向度評價路徑,街道重視自下而上老百姓的滿意度,同時對區級職能部門科站隊所實施監督反饋,實現了上下雙向考核評價機制的整體性治理。“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改革的系列新舉措實現了基層權力給基層,基層事情基層辦、基層事情有人辦,不僅讓人民群衆享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創造了新時代黨領導基層治理的新經驗。

五、堅持共建共治共享,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堅持共建共治共享,基礎在“建”,關鍵在“享”,核心在“治”,本質在“共”。這就要求基層黨組織不僅要勇于扛起責任、自己帶頭幹,還要善于帶領和推動其他社會組織一起幹、自覺幹。既要發揮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作用,也要不斷提升社會組織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切實把群衆積極性、主動性調動起來,做到人人參與、人人負責、人人奉獻、人人共享。2017年以來,針對背街小巷環境整治與提升,北京市探索、推廣和實施了街巷長制度。全市16個區17867條街道,設街巷長14440名,設立街巷長公示牌21121處,實現了街巷長制度在全市範圍内的全面覆蓋。兩年多來,通過“日巡、周查、月評、季點名”,實現街巷長對街巷環境整治工作的常态化管理。街巷長制推動了北京疏解整治促提升重點任務不斷取得突破,背街小巷環境得到整體提升,多元主體協同治理和共建共管共享治理格局基本形成,基層治理活力得到彰顯,基層治理創新舉措層出不窮,清理公共空間、設立口袋公園、規範胡同停車秩序、整頓開牆打洞、增加生活便利設施等工作更加有效。街巷長制推動了“小街鄉、大治理”,優化了城市基層治理格局,創新了城市基層治理方式,美化了首都城市面貌,增強了人民群衆的主人翁意識和情感,得到了社會公衆的高度贊譽和廣泛認同。

  “欲築室者先治其基,基完以平,而後加石木焉,故其為室也堅。”萬丈高樓平地起,離不開建築師的精心設計,更離不開廣大建設者們的辛勤勞動。隻要我們黨的各型基層黨組織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保持首創、奮鬥、奉獻的紅船精神,永遠保持求真務實、開拓進取、勇于擔當的鬥争品格,自覺踐行新時代黨的思想路線、組織路線和群衆路線,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就能團結起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激發出一切創造熱情和創新智慧,把我們的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廈建設得更加堅實穩固。

  (來源:《紅旗文稿》2019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