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相關要求,基于做好本職工作的基本原則,10月31日下午,計算中心黨支部在邵逸夫體育館開展了以“不忘初心跟黨走,強身健體當先鋒”為主題的運動聯誼會,運動項目包括羽毛球、踢毽子、丢沙包等。活動特别邀請了學院電子工程系教工支部書記徐毅老師莅臨交流指導,一起探讨了主題教育的組織經驗、學習感受等。
徐毅老師介紹了電子工程系教工黨支部開展主題教育的情況,觀看主題教育電影、邀請專家主講主題教育講座等,尤其是剛剛參觀了廣東省檔案館主題教育檔案文獻展,收獲頗深。電子工程系教工黨支部的主題教育有很多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地方。
參加活動的黨員同志,都以極高的熱情全心投入、每個人都暢酣淋漓,運動過程不忘探讨主題教育相關内容,如周珊同志首先講述了自己參觀廣東省檔案館的學習體會,其他同志也講述了自己的切身體會——“珍惜當下、努力工作”。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參觀廣東省檔案館主題教育文獻展學習體會
(周珊)
根據學院黨委有關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的要求,10月18日上午,中心黨總支組織全體教師黨員赴廣東省檔案館參觀、學習和交流。廣東省檔案館講解員,熱情而全面介紹檔案館主題教育文獻展的基本情況。
在參觀的過程中,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那些為革命犧牲的革命烈士,他們為了抗日,為了革命,為了新中國,不僅犧牲了對故鄉對親人無比深切的愛,最後甚至獻出了自己的生命。這其中對我觸動最深的是一位母親,革命烈士趙一曼,曾經在俘虜之後,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也從不招供,她曾在犧牲之前給兒子寫了一封信,直到多年之後,這封信才被找到,他的兒子叫做甯兒大名叫做陳掖賢,因為趙一曼希望自己的兒子在長大之後可以平安健康安甯所以才起了這個名字。
趙一曼因為加入共産黨的原因所以他的兒子從小就在伯父家長大直到12歲的時候才和父親相認,但是這時候的父親已經娶了後媽,所以他們之間的感情并不深厚,在新中國成立之後,陳掖賢考進了大學外交系,一心隻為國家作出貢獻,在畢業之後,他就去工業學校做老師,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看到電影上播放了趙一曼的烈士事迹,但是她并不知道母親的本名是這個,而是叫做李一超。直到工作人員發現趙一曼遺書的時候,經過調查原來陳掖賢就是趙一曼的兒子,于是就把母親的這封遺書交給了他,在信中,母親交代他一定要好好的照顧自己,不要太過悲傷,一定要為國家做出貢獻,母親是為國家發展才犧牲的,其實這一封信的字數并不是很多,但是卻表達了一位母親對兒子最深的不舍和愛。附圖為趙一曼烈士和兒子的合影,以及留給兒子的遺書。
圖1趙一曼烈士與兒子的合影以及書信
随後,大家走進一樓參觀“焦裕祿精神展”。跟随講解員的指引,一幅幅感人至深的圖片,一個個生動真實的故事,再現了當年焦裕祿帶領蘭考人民戰天鬥地治理“三害”(内澇、風沙、鹽堿)的震撼場景,再現了焦裕祿當年訪貧問苦、心系群衆的工作場景,诠釋了為人民利益鞠躬盡瘁、兩袖清風的一生。在展廳的每一處,大家或駐足觀看、或認真聆聽、或低頭沉思、或神情凝重,深切感懷焦裕祿同志的崇高品質、偉大精神。
參觀結束後,黨員們表示要以焦裕祿同志為榜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以高度的責任感投入到本職工作與理論學習中去,為推動學院建設與高質量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黨員們在運動中也增進了黨員間的交流與合作,而且增強了黨支部的凝聚力。本次運動聯誼會提高了大家鍛煉身體的積極性,大家紛紛認識到:原來每天抽出一個小時鍛煉并不是一件難事、健康是革命的本錢。
計算中心黨支部
2019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