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我 創青春中國

發布時間: 2019-05-05 來源: 太阳集团1088vip

    新華社記者 胡浩 史競男

    施雨岑 關桂峰

    北京,五四大街,北大紅樓肅然矗立。

    1919年5月4日,曆史從這裡轉折。五四運動如閃電驚雷,劈開舊中國如磐鐵幕,喚醒暗夜中沉睡的靈魂,以磅礴之力鼓動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實現民族複興的志向和信心。

    “五四運動以來的100年,是中國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續奮鬥、凱歌前行的100年,是中國青年用青春之我創造青春之中國、青春之民族的100年。”

    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向當代青年發出新的動員——

    “積極擁抱新時代、奮進新時代,讓青春在為祖國、為人民、為民族、為人類的奉獻中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青春永續,因為不變的追尋:

    五四運動拉開新民主主義革命序幕,中華民族在中國共産黨引領下開啟複興之路

    燕山腳下,雁栖湖畔。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達成283項務實成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貢獻。

    海陀山下,妫水河畔。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大幕開啟,鋪展綠色發展新藍圖……

    中國正青春。

    這樣的場景,100年前的國人定然難以想象。

    時間回溯到1919年,中華民族走到了生死存亡的懸崖邊。

    弱國無外交。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召開的巴黎和會不顧中國的反對和抗議,将德國在山東的“權益”交給日本。

    消息傳回國内,如黑雲壓城,預示着一場暴風驟雨即将到來——

    “五月四日是個無風的晴天,卻總覺得頭上是一天風雲”。五四運動的親曆者、當時正在北大就讀的楊振聲在回憶文章中寫道。

    正是這一天,憤怒于喪權辱國、彷徨于山河破碎、苦悶于報國無門的青年們,終于爆發!他們走上街頭振臂高呼:

    “外争國權,内懲國賊!”

    一場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就此開啟。在拯救民族危亡的求索中,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工人階級開始作為獨立政治力量登上曆史舞台,中國共産黨應運而生。

    歲月流轉。百年光陰,寫就一段曆史的傳奇——

    今天的北大紅樓是“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前來參觀的青年絡繹不絕。南去約2.5公裡,天安門東側的中國國家博物館内,大型展覽《複興之路》迎來一批又一批觀衆。

    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7000米級“蛟龍”号載人潛水器……一座座精美的模型旁,15歲的中學生張緻遠為80多歲的爺爺朗讀展品說明。

    “生于亂世,親曆盛世,何其幸也!”爺爺感歎道。

    于艱難開局,書盛世華章。五四百年,恰逢新中國70周年華誕。時間的巧合,昭示曆史的必然。

    站在新的節點上回望,更能看清近代以來中國曆史背後的大脈絡,更能感受五四運動對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深遠影響。

    從山河破碎、風雨飄搖,到團結統一、繁榮昌盛;從在蒙昧和困惑中彷徨,到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從求自身合法權益而不得,到為全人類福祉鼓與呼……

    “中國向何處去?”這是100年前青年們對于中國前途命運的追問與思考。在不變的追尋中,在艱難的求索中,一條真正适合中國發展的道路逐漸清晰起來——

    曆史深刻表明,有了馬克思主義,有了中國共産黨領導,有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偉大覺醒,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追求真理、追求進步的潮流從此就是任何人都阻擋不了的!

    曆史深刻表明,隻要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勇于為改變自己的命運而奮鬥犧牲,我們的國家就一定能夠走向富強,我們的民族就一定能夠實現偉大複興!

    “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中國共産主義運動的先驅李大钊曾深情寄語,并用生命傾注于“青春中國”的革命偉業。

    “如果爺爺能看到今天,一定倍感欣慰。”李大钊的長孫女李樂群說,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是曆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必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鬥中變為現實。

    沿着五四運動以來開辟的道路,踏上新征程的中國,風華正茂、青春飛揚!

    青春永續,因為不變的信念:

    在曆史與現實的回響中,五四精神如高擎的火炬,照亮民族和國家的未來

    五四風雷,激蕩百年。

    百年間,天翻地覆,但青春的旗幟依然鮮紅。

    五四運動留下了無比寶貴的精神财富——五四精神。曆經革命年代、建設年代、改革年代,它代代傳承、曆久彌新;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它點燃信仰的火炬指引未來。

    時空變幻,唯有精神永恒。

    五四精神在哪裡?在國家砥砺前行的步伐中——頑強拼搏的奮進者,以青春熱血鑄就青春中國。

    大慶油田,“90”後小夥王天明有個霸氣的名字“焊王”。年僅20歲時,他就斬獲德國嘉克杯青年焊工大賽氩弧焊方法第一名。每天練習10多個小時,被奪目的弧光閃過眼睛,被滾燙的管闆燙過胳膊,可他從未退縮。

    奮鬥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

    裡約奧運會,中國女排在決賽中力克塞爾維亞隊,站上最高領獎台。登高一呼,年輕的姑娘們熱淚盈眶,時光仿佛倒流回30多年前那場劃時代的比賽,“團結起來,振興中華”,深情的呐喊激發國人共鳴。

    “永遠不放棄!”主教練郎平談到“女排精神”時這樣說。永不放棄的,還有更多默默拼搏的普通勞動者——用日夜奔波溫暖了一座座城市的“快遞小哥”,用青春才華實現創新創造的創業者……

    奮進,已融入民族的血液,定格了青春最美的表情。

    五四精神在哪裡?在時代跳動的脈搏裡——走在時代前列的開拓者,讓青春之光照亮前行方向。

    五四運動兩年後,中國共産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與會者的平均年齡僅有28歲。這支年輕的隊伍從此帶領中國從苦難走向光明。

    古老敦煌,有座名為《青春》的雕塑——齊耳短發的女孩意氣風發,邁步向前。她的原型是初到敦煌的樊錦詩。

    1963年大學畢業後,上海姑娘樊錦詩毅然西行。黃沙漫卷,喝鹹水、點油燈、睡土炕。“條件很苦,但我沒想離開。”

    半個多世紀的相伴相守,青絲熬成白發,她開拓性地利用數字化手段,讓千年莫高窟“容顔永駐”。

    樊錦詩常言,人在時代中。“改革開放帶來開放頭腦和國際視野,我們開始大踏步向前走。”

    大步向前的還有一群“南下”的弄潮兒。

    1982年,深圳最早的港商獨資企業凱達玩具廠招工,鄭豔萍等幾百名年輕姑娘分别從各地來到蛇口,成為中國第一代“打工妹”。

    敢闖敢試的先行者,将邊陲小鎮打造成創新之都。如今,更多年輕人奔向這裡,續寫“深圳奇迹”。

    從血與火的洗禮、苦與痛的奮鬥中走來,開拓進取、闖關奪隘,青春,在新時代閃耀更加奪目的光彩。

    五四精神在哪裡?在你我身邊火熱的青春實踐中——将小我融入大我的奉獻者,用青春芳華灌溉一方熱土。

    四川大涼山,年輕的英雄們将最後的背影留在火海之中,為撲滅山林烈火獻出了生命……這些“90後”“00後”,用犧牲和奉獻诠釋了什麼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最可愛的還有年輕的志願者們。

    南京青奧會志願者張璐畢業後,來到四川樂山峨邊彜族自治縣六豐村小學,成為37名孩子的數學老師。

    “習近平總書記給青奧會志願者的回信中說,無論是在台前還是幕後,無論是迎來送往還是默默值守,都可以在這場青春盛會中展現自己的風采。”她選擇把“熱情”和“奉獻”帶進大山。

    同樣的選擇,不變的堅守。

    行程1200公裡,19年前,李桂芝和她的同學們第一次來到位于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的新疆且末縣。“聽說這裡急缺教師,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就是我們的一種愛國和擔當。”從此,她像紅柳一樣紮根下來。

    歲月可以讓人白頭,但精神永遠朝氣蓬勃。

    穿越曆史回響,與時代要求交融,倡導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已内化到民族精神的血脈之中。為人民戰鬥、為祖國獻身、為幸福生活奮鬥,一代代中國青年譜寫了一曲又一曲壯麗的青春之歌。

    青春永續,因為不變的奮鬥:

    在祖國的萬裡長空放飛青春夢想,讓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在奮進中夢想成真

    未名湖畔,春意盎然。

    在第100個紀念日即将到來的時候,5400餘名北大師生員工以長跑的方式緻敬五四。

    從救亡圖存到民族振興,從建立新中國到實行改革開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征程就如一場鮮血與汗水浸透、光榮與夢想同行的長跑。

    今天,新時代中國青年處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期,既面臨着難得的建功立業的人生際遇,也面臨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時代使命。

    新時代要有新作為。廣大青年正奮力書寫無愧時代的壯麗篇章。

    ——凝聚青春的力量,當風雨中的鐵骨,當攻堅時的先鋒。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何一個地區、任何一個民族都不能落下”。這是黨對人民的承諾、對曆史的承諾,也是當下青年應當承擔的責任。

    第十八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譚永峰回憶起多年前,他從湖南涉外經濟學院畢業,回到泸溪大山。

    “我想用自己所學的知識把椪柑産業帶動起來,讓更多貧寒的孩子走出去。”他聯合種植戶,創辦合作社,免費為村民傳授培管知識,還建立起青年創業孵化園區實訓基地,為大學生、退伍軍人、返鄉農民工等提供創業平台。

    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才能更好實現人生價值、升華人生境界。譚永峰希望,更多青年帶着知識和本領回到家鄉,将一方沃野變成夢想可栖的樂園。

    ——敞開青春的胸懷,擁抱星辰大海,心系家國天下。

    北京城市副中心,有一支電力“最強大腦”團隊,平均年齡隻有30來歲的他們創造了多項“世界之最”。

    2015年畢業于清華大學的劉動是團隊成員之一。他放棄了高薪工作,來到基層供電公司。為了鑽研高端智能配電網的網架結構,他擠公交、趕地鐵,奔走于學校、設計院和公司之間,他戲稱“BMW”是屬于他的“寶馬”——三個字母分别是“巴士”“地鐵”“步行”英文單詞的首字母。

    如今,他所在的團隊創新建設了“雙花瓣”配電網架結構,使得供電可靠性達99.9999%,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但他們仍未滿足,因為“創新,永遠是一場沒有終點的‘賽跑’”。

    将個人的理想與民族命運、國家前途緊密相連,視野就會更宏闊、志向就會更高遠。

    從埃及開羅驅車向東行駛約50公裡,荒漠中出現一片工地。

    周宜村今年初來到這裡,投身于中央商務區項目建設。他所參與的“地标塔”工程,建成後将成為埃及第一高樓。

    他說,當一座座建築在荒漠曠野中崛起,就是作為“一帶一路”建設者最驕傲的時刻。

    ——綻放青春的光芒,如夜空中燃燒的炬火,也如無數螢火蟲閃爍的微光。

    正是無數普通人的芳華,彙成了時代的精彩。

    兩次巡島,觀天象、護航标、寫日志……這是每一天的工作;三隻小狗、用來淨化水的泥鳅和幾隻不會打鳴的公雞……這是生活的圈子。這樣“平凡得無聊、艱苦得離譜”的日子,王繼才從26歲開始,堅守了32年,直到他突發疾病倒下的那一刻……

    這個感動了中國的守島英雄曾說:“如果你覺得一件事沒有意義,那是因為你沒有認真去做。”

    在信仰的傳承中诠釋初心的意義,在奮鬥中綻放出生命的光芒——忙碌在一線的工人、勤耕不辍的農民、孜孜求索的科研工作者、無怨無悔的軍人……新時代的中國故事裡,寫滿了青春無悔的時代華章。

    韶光不負,青春不老。

    今天,五四的呐喊仍然響徹人們心中,五四的号角依然激勵民族前行,五四的火炬已然傳到新時代的青年手中。

    “讓青春成為中華民族生氣勃發、高歌猛進的持久風景,讓青年英雄成為驅動中華民族加速邁向偉大複興的蓬勃力量”!青年們,向着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美好明天,奔跑!

    新華社北京5月2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