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泉:打造世界級城市群的中國樣闆

發布時間: 2019-03-27 來源: 太阳集团1088vip

大灣區各城市之間的融合發展、協同發展和引領發展,将成為該區域經濟增長和發展的發動機

記者〡劉龍飛

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将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定位為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未來粵港澳大灣區要打造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太阳集团app首页黨委副書記、博士生導師夏泉在接受《南方》雜志記者專訪時表示,《規劃綱要》中提出的一系列高标準建設的目标,讓粵港澳大灣區站到了一個新的制高點上,大灣區各城市之間的融合發展、協同發展和引領發展,将成為該區域經濟增長和發展的發動機。但從目前現狀來看,仍需在基礎設施、制度、體制等方面進行持續突破。

讓城市群成為新經濟的策源地

《南方》雜志:對粵港澳大灣區“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這一戰略定位,應該如何理解?

夏泉: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謀劃和《規劃綱要》的安排,“世界級城市群”這一定位是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建設發展的直接和最終目标。“世界級城市群”要具備世界級的經濟力、科技創新力、文化力、法治環境與治理水平、傳播力和影響力,不是一個城市,而是一個“城市群”,這個群中的多個城市都具有這種世界級的綜合實力。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五個戰略定位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内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四個戰略定位,是支撐“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這個戰略定位的四個支點。

從規模上看,這個城市群将是全球最大城市化區域。大珠三角升級形成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是繼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之後,世界第四大灣區。世界銀行發布的報告顯示,粵港澳大灣區的土地面積是紐約灣區的2.6倍、舊金山灣區的3.3倍、東京灣區的4.2倍,将成為世界人口最多和面積最大的城市群。

“充滿活力”是這個“世界級城市群”的突出特點。我認為“充滿活力”的判斷标準或衡量指标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科技創新能力,這是創新動力;二是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各種要素的便捷流動性;三是灣區城市“群”的聯系、合作的有機性和互補性,構建極點帶動、軸帶支撐的城市群網絡化空間格局。

《南方》雜志: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有哪些優勢和短闆?

夏泉: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城市群,一是可以解決目前城市化過程中的矛盾和問題,二是可以集聚科創資源和新興産業,使之成為新經濟的策源地。

在優勢方面,第一是粵港澳三地地理位置相近,區位優勢明顯。第二是這一區域具備了很好的發展基礎。第三是這裡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思想比較解放,創新比較活躍,創新要素的優質資源在這裡聚集。第四是國際化程度比較高,如有國際化大都市香港、千年商都廣州、改革開放窗口深圳等。第五是這一區域人文相通,有很好的人文基礎。

在短闆方面,相比紐約灣區、東京灣區、舊金山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地均産值與人均産值還有較大的差距。同時,法治化環境、城市化管理水平、國際化程度等也與世界級領先水平存在差距。

優化提升中心城市的引擎作用

《南方》雜志: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有着不同的特點和定位,要打造世界級城市群,這些城市應該如何融合?

夏泉:大灣區的概念不能隻是看經濟,也要關注社會、法制,而社會法制最終也将促進經濟的發展,這是一個互相促進的關系。實際上,與經濟上的互補相比,社會、文化等方面的融合,是更大的難點。

大灣區城市群建設應該進行兩方面的融合:一是即顯性的融合,如近年來修建港珠澳大橋等,拉近了地區之間的距離,促進了要素的流通。二是隐性的融合,如文化認同,加強溝通交流等。

我認為加強城市群建設,還需要重點做好兩個方面:一是中心城市對城市群和區域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要優化提升中心城市,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繼續發揮比較優勢做優做強,增強對周邊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

二是要多打文化牌,在城市群中形成共同的文化底蘊。港澳跟珠三角地區在政治、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制度差異,但是從文化上,大家還是一家人,很多傳統習俗都是相同的,從本質上,粵港澳大灣區在同一個文化圈,情感與文化淵源可以成為聯通各方的紐帶。打造世界級城市群,應該好好思考怎樣在粵港澳大灣區建立嶺南文化認同的方式,加強廣東與港澳的文化交流,如何多打文化的牌,在新時期進一步弘揚嶺南文化。

《南方》雜志:從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出發,應該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夏泉: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中央交給廣東的光榮重任,廣東要進一步推進基礎建設,要進一步打通一些環節,推動資源的流通,在體制機制方面做一些創新。比如推動大灣區往返便利性、關稅制度等方面的創新。

在“充滿活力”的各個标準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最難也最重要。這需要不斷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推動各種要素的便捷流動性;同時,灣區城市“群”之間應該增強聯系、合作的有機性和互補性,構建極點帶動、軸帶支撐的城市群網絡化空間格局,這需要各城市政府間的配合、規劃,尤其在城市功能區的合理劃分和建設方面,要在體制機制上多創新。

粵港澳大灣區内的城市已經是一個經濟共同體,但要進一步打破行政分割,成為一個更有效的共同體。行政分割會導緻城市分頭幹、重複建設。很多一國之内的城市群做不起來,主要就是因為行政分割與行政的阻力阻礙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

發揮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輻射引領作用

《南方》雜志:在打造世界級城市群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夏泉:“世界級城市群”實現之後,對灣區所有城市、對全省、對全國,甚至對世界的影響都将是全方位的、深刻的,也是劃時代的,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和意義。根據輻射、帶動和溢出效應,粵港澳大灣區将進一步帶動廣東穩占全國第一方陣地位,在此基礎上,灣區創新力、經濟力輻射到泛珠三角區域,帶動華南和西南地區逐步進入現代化。大灣區與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京津冀等我國的其他經濟增長極配合和攜手,引領全國實現高質量增長、穩步走向現代化及中華民族偉大複興。

廣東區域發展存在着不均衡不協調的問題,把大灣區建設好了,對粵東西北有輻射引領作用。從世界的視角來說,是向世界展示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窗口,能為世界上區域協調發展提供中國方案。從中國的角度看,城市群協同發展将是中國未來發展的重要支柱,中國有漫長的海岸線,也擁有多個大灣區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樣闆意義在于為中國其他灣區城市群發展提供先行先試的經驗和政策依據。

在具體建設過程中,我認為需要注意幾個問題:第一是既要發揮中央宏觀戰略政策指引的作用,也要充分發揮地方的作用。讓每一個地方都能積極參與融入到這個戰略之中,發揮地方的積極性。第二要有内部協調溝通機制,加強組織領導協調的推進,要深度解讀《規劃綱要》,防止錯誤解讀。第三是要充分調動各方的參與積極性,防止上熱下冷的問題。要用老百姓聽得懂的話去解釋《規劃綱要》,讓他們感覺到大灣區建設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

【來源】《南方》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