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點

發布時間: 2019-01-04 來源: 太阳集团1088vip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意識形态工作的前沿,要高舉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準确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點,不斷推進其創新發展。

  堅持立德樹人。馬克思指出,社會主義社會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經階段,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社會主義所追求的基本價值目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學是立德樹人、培養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學習知識、增長才幹、放飛夢想的地方。”“全國高等院校要走在教育改革前列,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加快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于學校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當好教育改革排頭兵。”立德樹人是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的中心環節,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質要求和價值訴求,是當代高等教育的生命和靈魂。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就是要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可見,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要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針對學生的思想實際開展教育工作,關注學生合理訴求,幫助學生化解矛盾擺脫困境,服務于學生的成長成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從滿足青年大學生的個性需要和成長成才着眼,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不斷創新發展。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切實增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時代性、親和力和感召力,不斷提高青年大學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使其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棟梁之材。

  堅持德育為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關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的根本問題。青年大學生隻有具備較高的道德素養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才能有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當代大學生生活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關鍵時期,成長于多元思潮沖擊和博弈的時代背景下,樹立正确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尤為重要。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項重要職能是釋疑解惑,幫助青年大學生把準人生方向,認識到應該在哪用力、如何用心、做什麼樣的人,培育他們改革開放的視野和創新發展的精神,實現這些目标需要堅持德育為先。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的教育方略順應不同時期面臨的形勢變化,對“德育為先”做出了深刻理論探讨和實踐創新。毛澤東同志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即倡導“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的教育方針;鄧小平同志從世界發展和民族命運的高度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方針,确立了“四有新人”的培育目标,其中“有理想、有道德”位居其中。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德育的重要性,并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可見,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須紮實踐行德育為先,切實把德才兼備、全面發展作為評價人才的重要标準,以德勵才、以德成才。

  堅持黨管高校。世界上任何國家的高等教育都是在特定生産關系的條件下進行的,與社會制度和社會需要密不可分。馬克思主義早已揭示了教育的社會性質,即教育作為與法律、政治、宗教等密切聯系的意識形态,是受社會物質條件和社會關系所制約的,具有鮮明的社會性和階級性。馬克思、恩格斯在對資本主義教育進行本質批判時曾指出:“你們的教育不也是由社會決定的嗎?不也是由你們進行教育的那種社會關系決定的嗎?”黨的領導決定了我國高等教育的性質和辦學方向,是我國高等教育最根本的特征與辦學優勢。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建設,是形成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内容。隻有堅持黨對高校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才能把我們的特色和優勢有效轉化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能力。正因為如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辦好我國高等教育,必須堅持黨的領導,牢牢掌握黨對高校工作的領導權,使高校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加強黨對高校的領導,加強和改進高校黨的建設,是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根本保證。”

  (作者:劉新庚、文勇、方瓊,均系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中南大學研究基地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