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30日電
習近平給中央美術學院老教授的回信
周令钊、戴澤、伍必端、詹建俊、聞立鵬、靳尚誼、邵大箴、薛永年同志:
你們好!來信收悉。長期以來,你們辛勤耕耘,緻力教書育人,專心藝術創作,為黨和人民作出了重要貢獻。耄耋之年,你們初心不改,依然心系祖國接班人培養,特别是周令钊等同志年近百歲仍然對美育工作、美術事業發展不懈追求,殷殷之情令我十分感動。我謹向你們表示誠摯的問候。
美術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塑造美好心靈具有重要作用。你們提出加強美育工作,很有必要。做好美育工作,要堅持立德樹人,紮根時代生活,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
值此中央美術學院百年校慶之際,希望學院堅持正确辦學方向,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發揚愛國為民、崇德尚藝的優良傳統,以大愛之心育莘莘學子,以大美之藝繪傳世之作,努力把學院辦成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搖籃。
習近平
2018年8月30日
中國青年網北京8月31日電(記者 王曉芸)昨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給中央美術學院8位老教授回信,向他們緻以誠摯的問候,并就做好美育工作,弘揚中華美育精神提出殷切期望。
習近平給中央美術學院老教授的回信。截圖自新華網
今年是中央美術學院建校10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給老教授們的回信在初秋的惠風暖陽中迅速傳遍美院校園,極大地鼓舞和激勵了全校師生。
參與寫信的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周令钊今年已近百歲高齡,在收到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後十分激動。他表示,自己作為新中國發展建設的參與者,作為美術教育事業和中央美術學院發展的見證者,深知美育對個人成長、對國家建設和未來發展的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令他對國家在新時代、新形勢下推動美育工作充滿信心。
一同參與寫信,年逾九旬的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戴澤表示,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美育工作,讓自己備受鼓舞。要按照總書記要求,加強美育建設,使青年一代在美育環境中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中央美術學院長期以來積澱傳承的優秀傳統,為中國的美術教育事業奠定了基礎。”參與寫信的中央美術學院原院長靳尚誼說道,“當下我們正處在新的曆史時期,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中提出的辦學方向和要求,繼續把美術學院辦好,培養出優秀的學生。”
“習近平總書記在信中講要‘崇德尚藝’,‘德’與‘藝’作為重要的美育精神,在當下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參與寫信的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詹建俊說道。他提出,美育不僅僅是懂得藝術,還要讓人民的心靈能夠美起來。作為美院教師,要秉承着對精神與心靈的高标準追求來培養學生、創作作品。
中央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高洪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央美術學院老教授的回信,為加強新時代美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學校要按照總書記的要求,進一步加強美育研究,建設中國特色的美育體系,在教育教學中融入美育、在藝術創作中突出美育、在學術研究中重視美育、在服務社會中彰顯美育、在文化傳承中發展美育、在國際交流中弘揚中華美育精神,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美麗中國美好中國作出新貢獻。
“在中央美術學院百年校慶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我校老藝術家、老教授回信,令全校師生員工倍感親切,受到巨大鼓舞。”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說,“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充分體現了對美育的高度重視,充分體現了對中央美術學院建設發展的親切關懷,對于如何在美術教育中加強美育,如何通過美術教育來推進美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為我們立德樹人、搞好藝術創作指明了新的方向。”
中央美術學院昨日迎來一批“00後”新生。圖片來源于中央美術學院官方微信
昨日,在收到習近平總書記回信的同時,中央美術學院迎來了一群“00後”新生。習近平總書記在信中的殷殷囑托深深刻進了每一名青年學子的心裡。
“得知學校的8位老教授收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作為一名美院學子,我感到特别自豪和激動。”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油畫系研究生謝娜說道,“美院的老師們在德與藝的傳授上可謂是言傳身教,對我産生了很深的影響。作為美院的一位青年學子,我們身上肩負的責任更重,我們要用心感受這個時代,新時代更要有新作為。”
“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中表達了對美術教育事業的重視,對做好美育工作,弘揚中華美育精神的期望。”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雕塑系本科生王欽正表示,“‘以大美之藝繪傳世之作’,對于我個人來講,就是繼承好咱們優秀的傳統文化、傳統藝術,在這個基礎上結合時代發展的潮流,用自己所學去創作出屬于這個時代的藝術作品,去服務社會、服務國家、服務人民。”
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央美院老教授回信引發熱議:弘揚美育精神 培養時代新人
9月6日,教育部在京召開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央美術學院老教授重要回信精神座談會。(以下為發言摘登)
美育工作要重視教師隊伍建設
中央美術學院原院長、第四屆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主任 靳尚誼
在中央美院建校百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我們幾位老教授寫了回信,充分體現了總書記和黨中央對中央美術學院工作的關心和支持。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中,對美育工作做出的指示,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要重視和落實的。
這些年來,我們國家經濟是在高速和高度發展,社會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從九十年代以來,長期參與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的工作,看到了這麼多年來,美育工作在學校中的發展。我們開始工作的時候,很多基層的學校,中學、小學沒有美術課,教師也沒有,現在包括美術在内的藝術課程設置和教師配備都已經取得了很大的發展。美育的根本是讓我們的年輕人懂得美、陶冶心靈,這也是立德樹人的基本要求。
在各級各類學校教育工作中,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于美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是一個系統性的問題。其中,很重要一個方面在于做好教師隊伍的工作。我們的美育工作教師,本人不僅要做好自己的專業,在做人上也應該是美的、優秀的。
做好美育工作是高等藝術院校責無旁貸的責任。高校要開展美術教育工作,更要創造優秀的、有影響力的藝術作品陶冶公衆心靈。我們要在藝術創造中有高原,更要有高峰,這也是高等美術教育工作者所必須肩負的使命。
以十九大報告精神為指引 切實落實總書記回信精神
中央音樂學院原副院長、第六屆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常委 周海宏
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央美術學院8位老教授的回信,是繼十九大報告将“美”列為社會主義建設核心奮鬥目标與社會主要矛盾表述之中後,對美育工作的又一次重要鞭策。
如何把十九大報告對美的重視具體落實到教育實施上,如何倡導尚美的社會風尚,如何引導愛美的人生觀,塑造審美趣味高雅的國民,建設美好社會、美麗中國,是需要細緻落實的宏偉工程。我在此提出幾個不成熟的建議:
以法立美。建議将學校美育的相關法律法規制定盡快提上議事日程,修訂與制定相應的國民基礎教育中的美育标準和制度。
以培促美。廣大的教育行政領導幹部、校長是學校美育的管理者,廣大的學校教師是學校美育的施教者。建議加大加強此群體的美育培訓,以在線教育與線下教育相結合,對教育行業的領導幹部,特别是各級教育廳局長、中小學校長、幼兒園園長,開展審美素質培訓;制訂針對全體教師的美育培訓規劃——從提高教師群體審美素質切入,提升國民審美意識。
以師育美。高校隻有抓住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個根本任務才能辦好,才能辦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我們要明确“藝術人才培養”目标,打破“競技”取向、“明星”取向,培養學生正确的人生觀與事業觀。
以行踐美。作為學生的領路人,教師必須“學為人師,行為世範”。教師應該是品德、知識和美的傳播者。因此要加強教師儀表、言行美管理,樹立新時代良好教師形象。
聚焦“弘揚中華美育精神”
北京大學教授、第六屆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主任 葉朗
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央美術學院老教授的回信,以及習近平總書記這幾年關于美育、藝術教育和人才培養的系列講話,視野高遠,内涵極其豐富,以下談一點我學習的初步體會和認識。
習近平總書記在信中提出“弘揚中華美育精神”,我覺得中華美育傳統至少有兩個方面非常值得重視:
第一,中華美育傳統認為,美育和審美活動可以從多方面提高人的文化素質和文化品格,但它們對人生的意義最終歸結起來是引導人們有一種高遠的精神追求,是提升人的人生境界。中國古代思想家強調,一個人不僅要注重增加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同時,或者更重要的是,還要注重拓寬自己的胸襟,涵養自己的氣象,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也就是要有一種更高的精神追求,要去追求一個更有意義、更有價值、更有情趣的人生,追求人生的神聖價值。
第二,中華美育傳統十分重視遵循教育的規律,總書記的信中所說的“遵循美育特點”,就是提醒我們要遵循教育的規律。在這方面,中華美育傳統中也有很有價值的思想。例如,中國古代思想家強調,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生長、發育的時期,所以一定要注意使他們自由、活潑地生長,充滿歡樂,蓬勃向上。明代大哲學家王陽明說:“大抵童子之情,樂嬉遊而憚拘檢,如草木之始萌芽,舒暢之則條達,摧撓之則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趨向鼓舞,中心喜悅,則其進自不能已。譬之時雨春風,霑被卉木,莫不萌動發越,自然日長月化;若冰霜剝落,則生意蕭索,日就枯槁矣。”王陽明這段話講的就是教育規律。現在很多中小學生都感到作業的壓力太大,每天下了課還要參加各種課外補習班,精神十分疲憊。這就是違背了教育規律,就是王陽明說的“摧撓之則衰痿”,“生意蕭索,日就枯槁”,應該引起我們的警覺。
以美育塑造時代新人
中宣部文藝局局長、第六屆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副主任 湯恒
在教師節即将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央美術學院8位老教授回信,勉勵美育工作者發揚愛國為民、崇德尚藝的優良傳統,以大愛之心育莘莘學子,以大美之藝繪傳世之作。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充滿了關懷、充滿了信任、充滿了厚望,不僅令廣大教育工作者也令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受鼓舞、深感振奮、深受啟發。
我體會,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央美院8位老教授的回信精神:一是要會同教育部門加強校園文化文藝建設,不斷豐富師生精神文化生活。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個根本目标,積極組織推動戲曲、高雅藝術進校園,廣泛開展新時代校園歌曲創作演唱活動。二是要發揮教師在文藝創作方面的骨幹作用。發揮好學校教師的創造才華和藝術才能,搭建好平台、創造好條件、提供好保障,引導和支持他們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紮根時代生活,堅定不移地用中國人獨特的思想、情感、審美去創作屬于這個時代又有鮮明中國風格的優秀作品。三是會同有關單位研究加強藝術教材建設,夯實以文化人的基礎。教材是美育的重要載體。要根據新時代美育特點和教育教學需要,堅持曆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藝術教材體系。
擔負起新時代美育的使命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第六屆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副主任 範迪安
在中央美術學院百年校慶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我校周令钊等8位老教授親切回信,對他們長期以來初心不改,心系祖國接班人培養,對美育工作、美術事業發展不懈追求的精神風範和重要貢獻予以高度肯定,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殷切關懷。習近平總書記回信強調做好美育工作,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加強美育的高度重視,令人深感鼓舞和振奮。這些天來,我們中央美術學院全體師生員工都在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精神,領會總書記提出加強美育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根本任務。教育部黨組及時對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做了部署,使我們更加增強了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回信精神的緊迫感,我們要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回信作為學校工作的根本遵循,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鼓勵與要求,切實擔負起新時代美育的使命。
作為專業美術學院,我們要把總書記的要求落實在學校工作新的規劃和實踐中,切實學習貫徹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回信精神。
一是要在教育教學中貫穿美育。二是要在藝術創作中突出美育。三是要在服務社會上彰顯美育。服務社會是大學的重要任務,立足中國大地辦大學,就是要使大學的人才資源、創新資源、成果資源向社會輸送。四是要在文化傳承中弘揚美育。我們要加強對中國美育思想的曆史生成、獨特觀念、豐富形态的深度研究,把握中華美育精神的實質和内涵,使中華美育精神在美育中發揮主導作用。
以美育美 美育英才
清華大學副校長 王希勤
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央美術學院老教授的回信中指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堅持立德樹人,紮根時代生活,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清華大學始終高度重視美育,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形成了以美育美的傳統和美育英才的環境。對照總書記的要求,美育工作依然有提升空間。
為此,清華大學将加大對美育工作的投入。
第一,結合人事制度改革,打造高質量的美育課程。充分利用藝術博物館、新清華學堂、音樂廳等場所,引進高水平展覽和演出,豐富校園美育活動,牢牢把握意識形态主動權;完善校園建設規劃,打造最美校園。
第二,充分發揮教育部“京昆藝術文化傳承基地”的作用,擴大戲曲藝術在校園内外的影響,傳承以戲曲藝術為載體的優秀“文化基因”,使學生在感受戲曲美的同時,通過綜合審美體驗樹立文化自信。
第三,加大對“未來實驗室”的投入,促進藝術與科學、技術、人文交叉,探索人機物融合社會協調發展,服務于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同時,建設好清華米蘭設計學院,踐行清華大學“更創新、更國際、更人文”的國際戰略,為學生提供跨文化、跨學科的學習實踐機會,培養其整合創新能力。
第四,進一步加強“社會美育”學科建設,大幅度提高研究水平和社會影響力。發揮清華大學的引領作用,認真研究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美育教育方式和方法,借助“互聯網+”,帶動更多的社會機構和個人,弘揚中華美育精神,擴大清華優質美育資源的社會效應。
寓美于教 融美于學 以美育人
首都師範大學黨委書記、第六屆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常委 鄭萼
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央美院老教授的回信,充分體現了對美育的高度重視、對弘揚中華美育精神的殷切期望,為進一步推進和深化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指明了具體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為師範院校,不僅要深刻領會、準确把握,更要深入思考如何立足教師教育特色,圍繞藝術能力培養、人文素質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等,将總書記的回信精神落到實處,寓美于教、融美于學、以美育人,更好地服務國家和首都基礎教育發展。
首都師大一直高度重視美育工作,根據國家、教育部有關精神,結合自身辦學特點和優勢,下大力氣在制度化建設工作體系、創新深化工作機制、系統推進教學内容與方式改革、全面營造以美育人氛圍等方面,積極開展先行性探索。一方面,在明确育人目标基礎上,完善領導機制,組建美育指導委員會,專門制定出台了“十三五”時期美育工作發展規劃。另一方面,圍繞提升學生素養需求,在統籌資源、強化實效的基礎上,将美育融入教育教學整體之中。
目前,融課程教學、理論研究、藝術實踐和校園美育活動于一體的美育合力已基本形成,較為豐富的美育資源、廣泛多樣的美育實踐,為學校持續深化美育育人工作奠定了紮實基礎。今後,我們将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總書記的回信精神,按照總書記的要求,堅持立德樹人、紮根時代生活、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
構建江蘇學校美育發展新格局
江蘇省教育廳廳長 葛道凱
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央美術學院8位老教授的回信發表後,江蘇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立即組織認真學習、全面領會,進一步增強了做好學校美育工作,堅持立德樹人、弘揚中華美育精神的使命感和緊迫感。
我們将認真貫徹總書記回信精神,立足江蘇實際,彰顯江蘇特色,全面構建江蘇學校美育發展的新格局。
首先,深化美育課程改革。堅持開展面向全體學生的藝術實踐活動,職業院校強化藝術實踐課程,普通高校打造公共藝術精品課程,中小學創造條件開設舞蹈、戲劇、戲曲等特色課程。完善藝術課程質量監測機制。
其次,整體推動美育精神傳承。以弘揚中華美育精神為主題,以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為目标,實施“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校園美育特色項目,培養每一位學生具有1至2項藝術愛好或特長。加大政府投入,到2020年,高雅藝術進校園的展演活動每年達到200場次,建成省級大學生藝術團100個、省級中小學藝術特色學校300個。
再次,全面實施藝術素質測評。2018年7月,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确全省初中畢業生藝術素質測評結果計入中考成績。全省所有設區市都公布藝術素質測評方案。下一步,我們将加強測評内容和測評手段的科學研究,加快測評信息平台的建設。
推進區域學校美育優質均衡發展
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區長 李強
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央美術學院老教授的重要回信充分肯定了美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特别指出了美育工作内涵和發展方向,突出指導性,富有針對性。
近年來,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以“全國農村學校藝術教育實驗縣”建設為契機,以學生藝術素質評價改革為切入點,在逐步強化資源保障、深入推進評價改革的基礎上,建立了操作性較強的“三型體系”。一是發展“融合型”美育活動。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育德于舞蹈、聲樂、美術、攝影、器樂等豐富活動中。二是研發“參與型”美育課程。遵循“校校+人人”共同參與、“普及+提高”目标并進、“課内+課外”存同求異、“教師+家長”資源互補的原則,将本地特色文化深度加工,因地制宜開發“川劇”“面塑”“糖畫”等特色選修課程,建設校園藝術實踐工作坊,組建泥塑、剪紙、沙畫等社團并課程化開展活動,構建“參與型”課程。目前,全區開設的選修課程達70餘門,組建藝體社團500餘個,實現必修課程選修化、選修課程校本化、社團活動生活化,形成“校校有特色、班班有歌聲、人人有活動”的生動局面。三是實施“展示型”素質測評。堅持“以評促學”工作目标,采用“校測+區測”“筆試+面試”“普測+抽測”“人測+機測”相結合,常規性開展藝術素質測評。通過家長義工課程、鄉村(校園)少年宮、期末班級藝術成果彙報會等形式,讓每個學生向家長、教師和同學展示,計入“校測”。将素質教育綜合工作納入學校年度考核綜合評價,小學占考核比重40%,中學占20%。
與美相伴 向美而行
北京市東城區教育委員會主任 周玉玲
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央美術學院8位老教授的回信,情真意切、立意高遠、内涵豐富、催人奮進,美育“要堅持立德樹人,紮根時代生活,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回信為我們全面推進新時代美育改革發展,大力培養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指明了方向。
北京作為教育部首批簽署《學校美育改革發展備忘錄》的地區,高度重視美育工作。
在推進美育工作過程中,東城區注重将美育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厚土壤,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浸潤學生心田。深入推進“東城區青少年‘文化·傳承2030工程’”,通過分類推進,将京劇、書法作為首批優秀傳統藝術項目,将誦讀、中醫藥、名人故居等作為首批優秀傳統文化項目納入教育教學活動之中,逐步實現東城區校園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六個一”。通過分層開展,即為小學低年級、高年級,初中階段、高中階段設定不同重點,從啟蒙入手,培養青少年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感受力、理解力和認同感,引導學生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
美育:提升和滋養生命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校長 朱建民
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央美術學院8位老教授的回信中講要“立德樹人”,可見“立德”與“樹人”是美育的兩個重要方面。“立志·成人”是三十五中美育課程的根本。
今天,走進三十五中,石獅、镂空篆刻的印章式校訓、青磚、灰瓦、紅柱子,魯迅兄弟舊居、複建的近百年的志成樓……學校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從顔色、樣式到質地都書寫着“中國風”。依托志成書畫院、志成國學館以及民樂博物館等平台,我們開發中國花道、茶道、棋道、國畫、書法、金石篆刻等課程,讓學生們在中式建築中學習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
三十五中認為“大愛”就是為學生提供優質的美育課程服務,而優質課程的重要基礎之一就是課程資源。為此,學校引進各領域既懂專業又懂教育的專家、學者作為學校美育的又一支生力軍。目前,“吳靈芬教授指揮工作室”、Harmony愛樂合唱基地、“婁師白書畫藝術學校”等研究會已落戶學校。
三十五中連續3年承辦民進中央主辦的“同心彩虹”西部藝術教師培訓。學校每年派出師生奔赴甘肅武山、河西地區以及貴州丹寨等地進行美育支教活動。與此同時,學校将校内金帆音樂廳作為面向全市乃至全國中小學生美育實踐基地,自2015年使用至今,已經提供演出103場/次,14餘萬名中小學生來此進行過實踐和觀摩。
戲曲藝術潤童心
鄭州市二七區藝術小學校長 劉俊彥
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央美術學院8位老教授回信中強調美育的重要性和加強美育工作的必要性,并對美育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鄭州市二七區藝術小學是一所建校不到十年的普通公辦學校。學校的名稱中有“藝術”二字,不是因為我們是一所專業藝術教育的小學或是某個專業藝術院校的附屬小學,而是我們從建校之初就立志加強學校美育,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學校每年安排專項經費15萬元,用于校園文化建設,将“戲曲進校園”融于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積極構建“無處不戲曲”“無時不戲曲”的戲曲校園,着力打造“藝苑戲曲館”和“戲曲大舞台”兩個戲曲教育主陣地,為學生提供優質戲曲教育場所。全校學生每學期至少上4節戲曲課,普及推廣戲曲知識,學習名家名段,真正做到“人人常聽戲、人人學唱戲、人人唱好戲”。
學校将“讓每一位學生涵養藝術靈性”作為“戲曲進校園”的活動目标,每學期都會安排戲曲專場觀演活動。全校師生經過一年的學習,全部學會了自編自創的戲曲操,組建成立28個戲曲社團,通過引導孩子畫臉譜、觀戲服、賞戲曲、議戲曲、唱戲曲,讓他們充分感受戲曲藝術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