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追問曆史:
是誰點燃革命的星火,高擎信仰的旗幟,感召民族的奮起?
我們探問未來:
新時代,新征程,該怎樣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
浩然天地間,習近平總書記的号令震撼時空:
“要實現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全黨同志必須保持革命精神、革命鬥志,勇于把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了97年的偉大社會革命繼續推進下去,決不能因為勝利而驕傲,決不能因為成就而懈怠,決不能因為困難而退縮,努力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展現更加強大、更有說服力的真理力量。”
風雨兼程,苦難輝煌。中國共産黨人帶領億萬中國人民,戰勝一切艱難險阻,開辟了一條波瀾壯闊的複興之路!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柱中流的中國共産黨人,接續奮鬥的時代英雄,依然在中華大地書寫氣壯山河的壯麗詩篇,在人民心中鑄就永不褪色的精神豐碑!
為什麼我們的身邊,總有這樣一群人,令人仰望、催人奮進?
因為堅如磐石的信仰,點燃了他們的精神,如熊熊烈火生生不息
“塌方在什麼位置?有沒有人受傷?有沒有車受阻?”手機那邊的應答還沒結束,屋裡的人已經跨出辦公室。
西藏隆子縣玉麥鄉的黨支部書記達娃一米七八,大步流星。如果不注意他腫脹的關節,誰也瞧不出他長年在玉麥患上了嚴重的風濕。
沿着喜馬拉雅山脈南麓曲折陡峭的土路向下,标注邊境線的玉麥就在山谷中間。這裡一年200多天籠罩在雨雪之中。路,就是9戶31名藏族村民和300多頭牦牛的生命線。
從7年前到任的第一天開始,達娃的人生就和玉麥的路綁在一起。大雪封山,縣裡派人把達娃送到日拉雪山山頂,他就徒步向山下的玉麥鄉行進。
“雪足有四五十厘米深,稍有不慎就再也出不去。”30歲的達娃心裡沉甸甸的,他對自己重重地說,“一定要修一條水泥路。”
一年又一年,玉麥的路越修越長,邊境小康示範鄉建設如火如荼。達娃常對鄉親們說,以前你們隻在新聞裡聽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現在這條“路”也通到咱家門口了!
極端天氣,玉麥的路斷了又修,修了又斷。達娃的家裡放着對講機和手電,有情況随時就出發。
“路在人就在,我們每個人都是祖國的坐标。”達娃說:“過去是路在腳下,現在是路在心裡。”
堅定不移!這就是中國共産黨人用雙腳走出的信仰之路!
2018年5月3日,92歲的鄭德榮走了。這一日,距離馬克思誕辰200周年隻有兩天。
鄭德榮原本是要帶着論文赴京參加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理論研讨會。然而,肆虐的癌細胞帶來的劇痛,隻能靠強效麻醉貼緩解片刻。
病床上,他堅持讓學生把自己反複修改的論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進程、主要成果和寶貴經驗》念給他聽。然後,拔掉氧氣管,艱難地迸出幾個字:“要分段……”
“在馬言馬、懂馬信馬、傳馬護馬。”在舊中國成長起來的鄭德榮,從第一次接觸馬克思主義理論,就認定了這個真理。
為了研究并寫作《毛澤東思想概論》,他抄寫的研究資料不計其數。面對時代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訴求,他年近九旬還紮進圖書館,反複考證研究。
5月1日,就在鄭德榮臨終前兩天,他還在聽取學生研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心得體會。
彌留之際,他對前來看望的學生艱難地動了動嘴唇,說出生命中最後一句話:“不忘初心”。
至死不渝,這就是中國共産黨人用生命诠釋的信仰,用信仰傳承的精神!
正是有了這樣一種信仰,他們可以在血雨腥風中點燃革命的火種,在敵人的絞刑架前笑對死亡。
正是有了這樣一種精神,他們可以前赴後繼、舍己為公,在祖國的廣袤大地,播撒信仰的力量。
這些共産黨人,沒有驚天動地的大道理,卻有行勝于言的大追求;沒有坐享其成的功勞心,卻把為國為民的使命扛在肩。
有人難免疑惑:時代變遷,那精神的火炬能否恒久照耀前行的方向?
中國共産黨人,用生命給出了答案。
“當代新愚公”李保國,每年在山裡“務農”超過200天,把農業富民的論文寫在大地上;
“樵夫”廖俊波一生為民披荊斬棘,用48年人生寫就當代“焦裕祿精神”;
海歸戰略科學家黃大年惜時不惜命,用生命最後的7年帶領團隊創造多項“中國第一”,為我國“巡天探地潛海”填補多項技術空白;
複旦大學植物學家鐘揚16年如一日地跋涉在青藏高原,換來4000萬顆種子的國家寶藏……
大海的遼闊,是因為每一涓滴的彙聚;高山的巍峨,是因為每一塊堅石的挺立。
新時代中國共産黨人用信仰舉起精神的火炬,用實幹在人民心中樹起永恒的豐碑。
為什麼我們的國家,總有這樣一群人,銳意進取、敢為人先?
因為改革創新的精神,融入他們的血液,如滾滾海潮澎湃向前
中國西南,四川涼山彜族自治州。洶湧奔流的雅砻江在這裡遭遇海拔4193米的錦屏山,肖夢蛟參與的暗物質研究實驗就隐藏在江與山相擁的臂彎深處。
錦屏山隧道中部距離山頂2400多米的地方,厚厚的岩層為科學家提供了國際上宇宙射線通量最小的地下實驗環境。幾年前,肖夢蛟成為“Panda X”項目一期現場負責人,帶領一支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團隊完成相關設備的組裝、調試。
初建階段,肖夢蛟每天與工程人員同進同出,由于隧道裡沒有廁所,大家都盡可能少吃少喝。
狹窄的實驗室沒有降溫措施,無數台設備連續散熱,好似巨大的蒸籠。團隊成員穿着的潔淨服密不透氣,記不清有多少次熱到虛脫。
儀器試運行需要24小時監測。一旦報告異常,還要連夜檢查測試。整整一年,除了兩次出差開會,肖夢蛟340多天沒有遠離隧道空間,成了不折不扣的“山底洞人”。
與世隔絕,一切從零開始。每天都會遇到不重樣的困難,睡眠時間常常不足5小時。
一年間,這個身高超過一米七的小夥子瘦得隻剩90斤。原本是馬拉松半專業選手的他患上嚴重的肝功能損傷。
問他:以身體為代價,值得嗎?
“雖然有點兒後怕,但從暗物質研究的角度講,我也算是少數幾個持有‘原始股’的中國人啊!”這個有着8年黨齡的青年毫不掩飾心中的驕傲。
從籍籍無名到世界一流,“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CJPL)”已成為該領域世界公認三大領先實驗團隊之一。有外國媒體稱,中國科學家成為了“最有可能發現暗物質”的一份子。
現在,肖夢蛟正赴國際頂尖的實驗室繼續深造。夜深人靜,他還會想起那段“山底洞人”的生活,想起在那裡種下的“讓中國在科技強國的賽道上再進一步”的夢想。
時空穿梭,從在漫漫長夜中尋到馬克思主義的火種那一刻起,中國共産黨人的目光,總是望向未來,他們的體内,永遠湧動着變革創新的因子。
生逢其時,勇做時代弄潮兒。
掀起曆史巨瀾的改革開放,正是有了無數時代先鋒的敢闖敢試,才成為決定中國前途命運的關鍵一招。
年過七旬的邵煜棟,是号稱上海浦東“八百壯士”的其中一位。
今天,漫步在霓虹璀璨的黃浦江畔,仰望直入雲霄的金茂大廈,這位老人仍會如數家珍,講述浦東創造的中國“第一”。
無論是浦東城區規劃的國際招标,還是設立中國第一個保稅區,這些今天慣見的尋常,都見證着當年“不破不立”的勇氣。
“在這樣一個世紀偉業面前,我們不過是滄海一粟,這輩子能參與其中是人生大幸。”邵煜棟說。
如果沒有他們敢為人先的膽識,上海怎會有國際金融中心的摩登氣韻?
如果沒有他們“殺出一條血路”的決絕,中國就不會有命運轉折的驚世崛起!
中國浦東幹部學院院務委員、科研部主任劉靖北說,在中國共産黨人開辟的改革開放偉大實踐中,革命精神不斷被賦予嶄新的時代内涵,不斷與人民的價值追求同頻共振。
“舊觀念是隻攔路虎……”一走進全國鄉村建設觀摩地浙江省淳安縣下姜村,就能碰到卸任的老書記姜銀祥,樂呵呵地守在村口,專門負責接待講解。
上世紀70年代,退伍的姜銀祥回到村裡時,很多人家還窮得娶不起媳婦。那時,家家大建露天豬圈,村民上山亂砍亂伐。一到雨季,河水和着糞水四處流淌,臭氣熏天的垃圾來回漂移。
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時把這裡作為聯系點,多次前來指導工作。姜銀祥和黨員幹部下了決心:整治環境,建沼氣池。
把村民們召集起來,一鎬頭下去,姜銀祥砸掉了自家的露天豬圈。
這是要動真格的!村幹部挨家挨戶地上門做工作,最終拆掉全村154個露天豬圈、露天廁所、露天牛棚。
到2007年底,下姜村煥然一新。姜銀祥的繼任者楊紅馬又提出發展鄉村旅遊。
鄉親們心裡打鼓:綠水青山真就能變金山銀山?
楊紅馬和家人合計了大半宿,掏出積蓄,帶頭示範。
景區管理公司成立了,新上任的村支書姜浩強又有新點子:搞精品民宿,發展紅色培訓産業,讓下姜村高質量、高水平發展。
下姜村又變樣了。從住宿吃飯到戶外拓展,村口的标識牌換了又換,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有人問:當創新成為發展的第一動力,中國大大小小的鄉村,能否複制小崗村的成功?
姜銀祥、楊紅馬、姜浩強……這些再平凡不過的基層黨員,正在用他們改革創新的行動,做出最好的注解。
為什麼我們的時代,總有這樣一群人,迎難而上、百折不撓?
因為偉大的事業,激揚他們的鬥志,如蒼茫大地堅韌無比
16年前,李雲生放棄自辦的省内第一家駕校,揣着四五十萬元積蓄回鄉種樹。
李雲生所在的山西右玉縣距離毛烏素沙漠不足一百公裡,漫天黃沙填滿了幾代人的記憶,也左右着馬頭山村的命運。
有人不信命。黨員幹部帶頭上了山,發動大家植樹造林。他們就像耐旱抗寒的小白楊,“風裡來、沙裡去”。
可是,年複一年,家門口的馬頭山依舊滿目枯黃。全村人都搬下山去,隻有李雲生留下來,承包山頭,植樹造林。
樹苗的成活率隻有三到五成,“種樹比養娃還難”。李雲生一家不僅賠光了家産,還四處舉債。
“會好的,生态環境好了,啥都好了。”面對家人的責難,他依然癡心不改。
十年,一個人,一座山,好幾百萬株樹種活了!
是搬離一座荒山,還是種下一片青山?是向貧瘠的土地低頭,還是向貧困的堡壘宣戰?
在決勝全面小康的新時代,在三大攻堅戰的主戰場,還有很多像李雲生這樣的共産黨員,以生命去攻克艱難堡壘,用熱血去澆築偉大事業。
大涼山,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這裡的美姑縣九口鄉四峨吉村,海拔3100米。
2015年,25歲的四川涼山彜族自治州審計局幹部蔣富安,受命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新婚第4天,他就返回四峨吉村。
3米寬的山路四五公裡長,一邊是懸崖,一邊是峭壁,蔣富安每天晨起上山、摸黑下山。
一年不到,蔣富安走爛了三雙鞋,村裡實現了移民搬遷、一村一幼、通水通電。然而他卻因過度勞累猝然離世,年僅26歲。
送别時,鄉親們悲痛地喊着他的名字:“你不是說好今後有了娃娃,也要送到村裡幼兒園讀書嗎?你怎麼連個娃都沒留下就走了?”
2013至2016年間,120多名共産黨員以身殉職在反貧困鬥争的特殊戰場。
生命雖然消逝,後人會繼續他們未竟的事業;貧困終會遠去,大地将銘記他們偉大的精神。
“中國共産黨是胸懷偉大理想的革命者。”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副院長曲青山說,在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征途上,還有很多必須跨過的“婁山關”“臘子口”,缺失了革命精神,我們黨就擔負不起這個使命,無法完成既定的曆史任務。
為什麼我們的民族,總有這樣一群人,勇于擔當、敢于作為?
因為心底無私天地寬,千千萬萬個平凡普通的共産黨人挺起堅實脊梁,如綿延群山巍峨聳立
浙江嘉善,富庶水鄉,是全國唯一的縣域科學發展示範點。天然的優勢、政策的支持,曾讓這裡的人們安于現狀。
然而,城市建設老舊、環境問題突出、經濟結構老化……這些隐藏的問題與危機卻步步逼近、日益凸顯。
“100天以後,還大家一個清新整潔的嘉善。”2016年春,女縣委書記許晴向省委立下軍令狀。
在全縣黨員幹部動員大會上,這個戴着金絲眼鏡的女幹部,铿锵有力地擂響戰鼓:“我是班長,也是第一責任人,如果完不成任務,甘願摘掉烏紗帽!”
企業征遷、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建設……100個日日夜夜,嘉善縣各個鄉鎮紛紛挂起了一張張作戰圖、時間表。
球鞋、草帽、T恤、休閑褲……經常搞突擊檢查的許晴混在人群中。她一張嘴就點到要害,弄得下面的幹部不敢有半點懈怠。
有一次,幹窯鎮修關帝廟橋,許晴又一次“無約而至”。忙活大半天,才有人發現她正站在幾個大型水泥罐中間,向工人們了解着情況。鎮幹部想留她吃頓盒飯,她卻揮揮手,匆忙趕去下一個工地了。
如今的嘉善,舊貌換新顔,老百姓豎起大拇指。
一場實打實的自我革命,鍛造一支響當當的鐵軍。
一群敢擔當的共産黨人,無愧新時代賦予的使命。
當戰争的硝煙早已消散,苦難的曆史漸行漸遠,中國共産黨人仍在思考——
在迎來一系列曆史性成就曆史性變革的新時代,中國共産黨人該有怎樣的擔當?在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的今天,時代的答卷人應有怎樣的作為?
“革命精神是中國共産黨先進優秀的看家法寶、攻堅克難的力量源泉、不斷發展壯大走向勝利的政治優勢!”贛南師範大學中國共産黨革命精神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主任邱小雲說,“在迎接民族偉大複興的新時代,忘記了使命,缺少了擔當,是不行的!”
這就是中國共産黨人,他們把國家的大事、百姓的小事扛在肩上,卻把個人的安危與得失看得很輕。
向西,向西,再向西!
18年前,從河北保定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且末縣,行程1200多公裡,剛剛大學畢業的李桂芝坐了56個小時的火車和整整一天的汽車。
一望無盡的荒漠、曬到幹裂的鹽堿灘、全然陌生的語言……始料未及的支教生活,把夢想擊得粉碎。
擦幹紅腫的雙眼,為了渴盼知識的孩子們,李桂芝留了下來。
一年、兩年、三年、五年……李桂芝仿佛沙漠紅柳,把自己的根紮在了新疆。她不僅榮膺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還屢獲“三八紅旗手”、優秀共産黨員等榮譽稱号。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就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擔當。”李桂芝早已把青春的誓言化作一生的承諾。
還有多少無言的忠誠、無聲的贊歌?
在海拔最高的國門哨卡,在大漠深處的巡道站台,在懸崖峭壁的馬班郵路,一個個優秀的共産黨員,默默無聞地盡責、奉獻,構築起一組組偉岸雕塑,伫立在新時代的精神高地。
為什麼中國共産黨人,在引領中華民族實現偉大複興夢想的壯闊曆程中,始終頂天立地、砥柱中流?
因為他們永不懈怠的奮鬥精神,如一輪紅日,噴薄而出、輝耀蒼穹
日出東方,當第一縷晨曦播灑在伶仃洋上,55公裡長的港珠澳大橋,宛如一道跨海長虹,躍出海面、雄偉壯觀。
這項“超級工程”的項目總經理、總工程師林鳴和“大橋”打了一輩子交道,港珠澳大橋無疑是他40年職業生涯中“最難的挑戰”。
港珠澳大橋的海底隧道是全世界唯一一個深埋沉管隧道,由33節180米長的沉管對接而成。每節沉管重達8萬噸,在海底深處對接,誤差隻能是幾厘米,相當于将一艘艘航空母艦連接起來。
這是外國對華封鎖的技術。到國外考察沉管設備時,外方隻允許他們在幾百米外“匆匆看一眼”;洽談安裝合作時,外方竟開出1億多歐元的高價,且僅僅提供咨詢。
面對中國的施工方案,一家外國公司的高管聳了聳肩,不屑地說:“看來,我隻能給你們唱祈禱歌了。”
從0到1,是千百次的論證和試驗。林鳴和同事們不退縮、不放棄:“核心技術買不回也求不來,我們中國人必須靠自己!”
2013年5月2日,第一節沉管下海了!
第一次對接,未達到精度要求。
第二次對接,仍未達到精度要求。
70個小時過去了,施工人員的生理、心理接近極限,大家的意見出現尖銳分歧。
“不能繞過去,必須闖過去!”林鳴和同事們反複論證,決定最後一搏。
2013年5月6日上午10時,不眠不休96個小時後,世界最大的沉管圓滿完成了與西人工島的“海底初吻”。
那一刻,大家緊緊擁抱,淚水和着汗水,在陽光下肆意流淌。
幾年來,他們沒有叫過苦、喊過累,更沒有洩過氣,認過輸。有人幾年不回家,孩子不肯叫爸爸;有人曬脫了形,爹媽都認不出……
“如果每個人、每個行業都去實現一個夢想,我們的祖國将變得無比強大!”正在籌備港珠澳大橋通車的林鳴笑了。
這幸福而驕傲的笑容,标記着不懈的奮鬥、時代的榮光。
乘坐新能源通勤車,穿過一片片麥田,就是雄安新區的市民服務中心。這座現代化的銀灰色建築群,拔地而起,格外醒目。
為了中心的建設,“80後”小夥兒黃斌不知在簡易棚屋中度過多少個不眠之夜。
漸漸,黃斌發現自己和女兒的關系“不好了”。每次視頻通話,沒聊幾句孩子就哭了……
中心落成那一天,他把妻子女兒從天津請來參觀。看見做講解員的爸爸,女兒又哭着撲進他的懷裡。
近一個世紀以前,魯迅先生曾說: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83年前,身陷囹圄的方志敏在受難前,曾用熾熱的情感寫下:“如果我還能存活,我生命的每一天是為了可愛的中國;如果我即将離去,我流血的地方會開出聖潔的花朵。”
黨的十九大後,嘉興南湖邊的紅船日均接受一萬人次的瞻仰——新黨員宣誓,老黨員重溫入黨誓詞,也有年逾九旬的老幹部,把瞻仰紅船當作“最後一個心願”……
尋夢追夢,滄海桑田。當中國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新時代,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呼喚革命精神。
闖關奪隘,山水迢迢。當中華民族踏上實現偉大複興的新征程,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不懈奮鬥。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趕考路上,新時代的中國共産黨人風華正茂、豪情滿懷。據新華社北京6月30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