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強調指出,新形勢下加強和規範黨内政治生活,重點是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關鍵是高級幹部特别是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的組成人員。高級幹部特别是中央領導層組成人員必須以身作則,模範遵守黨章黨規,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堅持率先垂範、以上率下,為全黨全社會作出示範。這就對領導幹部在加強和規範黨内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具體來說,按照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新形勢下黨内政治生活的若幹準則》(以下簡稱《準則》)的要求,領導幹部要在以下方面發揮示範作用。
一、要以實際行動讓黨員和群衆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強大力量
《準則》指出,共産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中國共産黨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靈魂,也是保持黨的團結統一的思想基礎,必須高度重視思想政治建設,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開展黨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務。為完成這樣的“首要任務”,領導幹部必須帶頭踐行,要自己的身體力行讓黨員和群衆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強大力量。
理想信念,一些領導幹部往往是說起來重要,落實起來輕飄,實踐起來不要。盡管理想信念是人的指路明燈,有什麼樣的理想信念,就有什麼樣的人生軌迹和行為方式。但是,在現實中理想信念的落實和體現,不像其他工作一樣有形有影有效果。而在實踐中,理想信念往往就被領導幹部放在一邊,做工作很少有這方面的考量。然而,理想信念問題卻又非常現實,時時處處在人們的行為上體現出來。理想信念是否堅定,一個領導幹部是否堅守自己的精神追求,大多能從他的行動上判斷出來。有的領導幹部在關鍵時刻能站得出來、在生死關頭豁得出來,歸根到底就是有自己堅定的理想信念。
領導幹部在黨内政治生活中要堅定理想,煉就“金剛不壞之身”,必須身先士卒,率先垂範,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讓黨員和群衆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強大力量。這就要求領導幹部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不斷培植自己的精神家園,切實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一是把共産主義當作科學,真學、真信、真懂、真用。沒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堅定,就可能導緻政治上變質、經濟上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當然,對共産主義的信仰不會自然而然産生,而是靠領導幹部不斷地加強學習,真正明白共産主義到底是什麼。中國共産黨建黨的時候理論水平不高,理論準備也不夠。中國共産黨的誕生和成長,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探索和成功,就是不斷學習馬克思主義并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結果。今天,領導幹部的理論水平提高了很多,但從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全面系統而言還是掌握得不夠。因此,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黨員幹部要學習各方面的知識,但首先要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這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領,也是領導幹部必須普遍掌握的工作制勝的看家本領。因此,領導幹部必須認認真真地多讀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從根本上解決自己的立場方法和世界觀問題,從根本上堅定理想信念和解決黨性黨風問題,從根本上确立自己的精神追求和理想信念,這樣才能成為一名好黨員,成長為一個好幹部。二是要明辨是非,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隻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這是曆史的結論、人民的選擇。改革開放以來,圍繞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我們黨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這是我們黨執政能力的體現。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黨員幹部堅定共産主義信仰的現實要求。共産主義既是理想,又是現實的運動。共産主義作為制度,其實現需要我們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的奮鬥,但作為運動,從馬克思主義誕生以來就開始了。我們當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為實現共産主義而努力。因此,領導幹部堅定共産主義遠大理想,真誠地信仰馬克思主義,當前就要矢志不渝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奮鬥。
二、要堅定不移貫徹黨的基本路線
《準則》指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也是黨内政治生活正常開展的根本保證,必須全面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任何時候都不能有絲毫偏離和動搖。領導幹部在黨内政治生活中率先垂範必須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基本路線。
堅定不移貫徹黨的基本路線首先就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聚精會神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努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物質基礎。
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甯主義毛澤東思想這四項基本原則,是我們的立國之本,其中最重要的是堅持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産黨領導。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
堅持改革開放,是我們的強國之路。改革必須堅持正确方向,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我們要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标,勇于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讓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讓發展更有質量,讓治理更有水平,讓人民更有獲得感。
鄧小平同志曾經語重心長地說:“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隻有堅持這條路線,人民才會相信你,擁護你。誰要改變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老百姓不答應,誰就會被打倒。”領導幹部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态度暧昧,不能動搖基本政治立場,不能被錯誤言論所左右。當人民利益受到損害、黨和國家形象受到破壞、黨的執政地位受到威脅時,要挺身而出、亮明态度,主動堅決開展鬥争。對在大是大非問題上沒有立場、沒有态度、無動于衷、置身事外,在錯誤言行面前不抵制、不鬥争,明哲保身、當老好人等政治不合格的堅決不用,已在領導崗位的要堅決調整,情節嚴重的要嚴肅處理。
三、要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
《準則》指出,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保證全黨令行禁止,是黨和國家前途命運所系,是全國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加強和規範黨内政治生活的重要目的。領導幹部在黨内政治生活中要率先垂範,堅決維護中央權威,當前就要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
帶頭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首先要堅持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一個國家、一個政黨,領導核心至關重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新局面,在改革發展穩定、内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曆史意義的成就,實現了黨和國家事業的繼往開來,赢得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衷心擁護,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贊譽。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的偉大鬥争實踐中,已經成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領導幹部必須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緻。領導幹部特别是高級幹部都要向黨中央看齊,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向黨中央決策部署看齊,做到黨中央提倡的堅決響應、黨中央決定的堅決執行、黨中央禁止的堅決不做。
帶頭堅決維護中央權威,重要的是保持中央政令暢通。每個地方的工作都會有自己的特點,但都必須以貫徹中央精神為前提,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門保護主義、本位主義,決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搞地方保護和部門保護主義。不允許把自己管理的地方、部門和單位搞成不聽黨的統一指揮、不受組織約束和群衆監督的領地。決不能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決不能在貫徹執行中央決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選擇、搞變通。對黨的決策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見,在堅決執行的前提下,可以聲明保留,并且可以把自己的意見向黨的上級組織直至中央提出。但是不允許散布違背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意見,不允許公開發表違背中央決定的言論,不允許洩露黨和國家秘密,不允許參與各種非法組織和非法活動,不允許制造、傳播政治謠言及醜化黨和國家形象的言論。要強化組織觀念,該報告的必須報告,該履行的職責必須履行,該承擔的責任必須承擔,少些“邁過鍋台上炕”的做法,也少些“事後諸葛亮”的行為。要有擔當意識,遇事不推诿、不退避、不說謊,向組織說真話,道實情,勇于承擔責任。
需要指出的是保證中央政令暢通,并不是說對中央的方針政策隻能機械地、死闆地照搬照抄。從本地區本部門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求真務實,創造性開展工作,是我們黨的一個優良傳統,也是正确地落實中央決策部署的基本方法。
四、要嚴格遵守黨的政治紀律
《準則》指出,紀律嚴明是全黨統一意志、統一行動、步調一緻前進的重要保障,是黨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必須嚴明黨的紀律,把紀律挺在前面,用鐵的紀律從嚴治黨。領導幹部在黨内政治生活中要率先垂範,就要嚴格遵守黨的政治紀律。
政治紀律是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言論、政治行為方面必須遵守的規矩,是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的根本保證,是黨的組織、宣傳、群衆、财經、外事、保密等各方面紀律的政治紀律,是我們黨最重要、最根本、最關鍵的紀律。遵守黨的政治紀律是遵守黨的全部紀律的重要基礎。一個政黨如果沒有政治紀律約束,允許黨的組織和黨的重要幹部在政治主張、政策上各有一套,我行我素,允許廣大黨員在政治上、行動上與黨離心離德、為所欲為,這個黨就不可能有号召力影響力戰鬥力,在政治上就沒有作為。遵守黨的政治紀律,最核心的就是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基本要求,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緻,自覺維護中央權威。在指導思想和路線方針政策以及關系全局的重大原則問題上,全黨必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緻。
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必須堅持政治信仰不變。要堅信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真理性,善于從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高度來認識和把握當今世界的發展變化,既客觀看待當代資本主義發展現實,又深刻認識其基本矛盾和曆史趨勢,既正确看待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中出現的曲折反複,又充分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必須堅持政治立場不動搖。要堅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和改革立場,排除各種幹擾,毫不動搖地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守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條底線,堅決反對任何改變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圖謀。堅持黨的根本宗旨,堅持黨的原則第一、黨的事業第一、人民利益第一,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上想問題、辦事情,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衆的血肉聯系。
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必須堅持政治方向不迷航。要自覺增強政治鑒别力和政治敏銳性,善于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觀察處理問題,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堅決抵制各種思潮的侵蝕,旗幟鮮明地與錯誤思想和行為作鬥争。
嚴明黨的政治紀律,《準則》特别強調黨員、幹部特别是高級幹部不準在黨内搞小山頭、小圈子、小團夥,嚴禁在黨内拉私人關系、培植個人勢力、結成利益集團。對那些投機取巧、拉幫結派、搞團團夥夥的人,要嚴格防範,依紀依規處理。堅決防止野心家、陰謀家竊取黨和國家權力。“野心家”、“陰謀家”、“竊取黨和國家權力”,這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文件中鮮為出現的字眼和詞彙,充分說明了黨的政治生活的嚴峻現實,領導幹部要特别警醒,嚴陣以待,時刻做好進行許多新的曆史特點偉大鬥争的各種準備。
五、必須提高做群衆工作的能力
《準則》指出,人民立場是黨的根本政治立場,人民群衆是黨的力量源泉。我們黨來自人民,失去人民擁護和支持,黨就會失去根基。必須把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保持黨同人民群衆的血肉聯系作為加強和規範黨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領導幹部要在黨内政治生活中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保持黨同人民群衆的血肉聯系必須提高做群衆工作的能力。
做好新形勢下的群衆工作,要注重夯實工作基礎,牢牢掌握群衆工作的主動權。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群衆觀,堅持群衆主體地位,尊重群衆首創精神,重視群衆實踐經驗。堅持和完善直接聯系群衆制度,推動領導幹部與群衆打成一片,察民情、聽民聲、解民憂。加強對群衆工作的經常性分析研判,找準黨群關系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原因,提出科學管用的辦法和措施。健全社會矛盾預警和處置機制,及時回應群衆關切、協調利益關系、化解矛盾糾紛,防止事态擴大、矛盾激化。
做好新形勢下的群衆工作,要更加注重維護群衆利益,切實提高為群衆辦好事、辦實事水平。從中紀委監察部公布的案例看,當前侵犯群衆利益的問題主要集中表現為挪用集體資金、侵占集體财物、騙取國家占地補償款、私存社會撫養費、虛開發票侵占單位資金、夥同他人騙取拆遷補償款、虛報冒領國家補貼、違規購買經濟适用房、套取糧食直補資金、套取退耕還林項目補貼、騙領國家補助款等等方面,這些問題的存在已經嚴重影響了群衆對黨員幹部甚至是黨的整體形象的認知。群衆是講實際的、看實效的,不是聽你說的怎麼樣,而是看你做的怎麼樣。新形勢下做好群衆工作,要把着力點放在維護群衆利益上,堅決取消危害群衆利益的政策,堅決制止損害群衆利益的做法,堅決調整與群衆利益相違背的措施。堅持民生優先的導向,下大力氣解決群衆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更好實現共同富裕和公平正義。妥善處理長遠利益與當前利益的關系,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關系,法度之外、情理之中的利益關系,最大限度保護和滿足群衆的合理訴求。
做好新形勢下的群衆工作,要更加注重落實群衆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不斷提高基層民主的質量。要暢通建言獻策渠道,批評監督渠道,進一步擴大黨務政務信息公開,提高信息公開的質量,加強與群衆的平等溝通交流,暢通民意反映上行渠道和民意搜集下行渠道,拓寬與群衆對重大事務的參與,特别要重視群衆對重大決策、基層自治等工作的參與;完善基層選舉制度,保證群衆自由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意願。
提高新形勢下做好群衆工作的能力,要更加貼近群衆的思想狀況,加強宣傳教育群衆的實效。善于宣傳群衆、教育群衆,是我們黨的傳統優勢。要在運用以往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創新宣傳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做到深入群衆而不是脫離群衆,團結群衆而不是與群衆相對立、引領群衆而不是無原則地遷就一些落後的思想情緒。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群衆,形成共同理想和價值追求。把解決群衆思想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少說空話、套話、大話,以看得見、摸得着的實際利益啟發群衆覺悟,引領群衆前進。充分發揮互聯網等新媒體的作用,增強網絡輿情引導的計劃性和組織性,重視群衆心裡疏導,情緒引導工作,鼓勵黨員、幹部與群衆交朋友,以群衆為師,用群衆語言,多用群衆喜聞樂見的方式,多做“潤物細無聲”的工作,增強宣傳教育的效果。(未完待續)
(作者:中央黨校科研部副巡視員、教授、博導;北京師範大學曆史學院博士)
來源:理論學習